血管外科

27岁小伙骑行意外后突发致命栓塞!

医生提醒:症状易与感冒混淆,别硬撑

2025-05-21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张煜锌

27岁的小于迷上了骑行,想着同时还能减肥,一举两得。没想到,因为一次意外,差点猝死!

原来,小于在一次骑行时,不慎摔倒受伤,腿部划出一道不小的伤口。他在家卧床休养了一周,接着回到办公室工作,久坐一周。两周后,伤口结痂、疼痛缓解,小于准备重新开始骑行。可就在那几日,他突然感到严重的胸闷气急,稍微活动下就加重,右侧肋下还隐隐作痛,伴随发热、乏力、咳嗽,于是立即前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

根据病史,接诊医生判断病情并不简单,立即安排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小于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被血栓堵塞,确诊为肺动脉栓塞。血管外科团队迅速为其实施肺动脉溶栓吸栓手术,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再次脱落。

术后,小于的呼吸明显改善,胸痛缓解。经过规范治疗,他很快顺利出院。

“不是老年人才会得血栓吗?为什么我年纪轻轻也中招了?”小于对此疑惑。血管外科严金副主任医师解释,肺栓塞并非老年人的专属。肺栓塞的直接原因是肺动脉被栓子阻塞,而栓子的来源或形成,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当下肢深静脉(如腘静脉、股静脉)或盆腔静脉中的血栓脱落,随血流经右心进入肺动脉,就可能堵住肺动脉,导致血液无法充分氧合,引发缺氧症状,严重时可致命。这在久坐或卧床人群中更常见,长期久坐容易导致血流瘀滞、血液高凝,引发血栓。

“小于外伤后长时间不动,加上久坐办公,正是高风险组合,所幸他肺栓塞后就诊及时。不过,今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恢复锻炼,并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再次发生血栓。”

严金提醒,“肺栓塞的一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肺炎、感冒等,延误诊治风险极高。因此,血栓高危人群(如久坐、术后、外伤卧床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气促、发热等症状,应立刻就医,排查肺动脉栓塞,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日常预防肺栓塞,严金提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久坐/久卧。每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久坐时做踝泵运动(勾脚、绷脚),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长途旅行坐飞机、坐车时,每隔1-2小时起身走动,可以穿梯度压力弹力袜。

2.保持适度运动。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

3.控制体重与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4.戒烟限酒。吸烟损伤血管内皮,酒精过量增加血液黏稠度,二者均升高血栓风险。

5.充足饮水避免脱水,尤其在高温环境或长途旅行中,正常人每日饮水1.5-2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