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高薇
记者 邵婷 徐萌
十大“科技新特产”的硬核科技是杭州,“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诗与远方也是杭州。
2023年,95后孟媛加入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
平日里,孟媛和云深处的“狗子们”黏在一起,带着各种型号的机器狗跑遍全国各地的展厅,同事给她取了一个有意思的称呼,叫“赛博驯狗师”。
工作中很刚毅,生活中的孟媛特别温婉。她喜欢带着相机走街串巷,随时记录下这座城市的美。“我看过凌晨的西湖,也吹过傍晚钱塘江的江风。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下雨下雪,一年四季,杭州都有独特的美。”
小河直街、大井巷,也是孟媛常去打卡的地方,马塍路上的“无声”小店,让她真切地感受到“杭州是一座特别真实、特别温暖的城市”。
孟媛说,自己硕士毕业后,离开家乡内蒙古,来到1800km外的杭州,寻找“诗与远方”。到了杭州发现,自己对杭州一见钟情——
“这里有世界闻名的西湖,也有科技界‘六小龙’,有白居易、苏东坡,有梁祝、许仙白素贞,也有阿里巴巴、网易……很难想象一座城市可以把诗意和科技融合得这么完美。我在杭州找到了我的‘诗与远方’,诗意生活与未来科技。”
也不仅是孟媛“梦圆”杭州,浙大玉泉校区的学生课后钻进青芝坞的旧书店,用《梦溪笔谈》里的记载钻研科学技术;阿里西溪园区的程序员下班后,骑着共享单车穿过蒋村集市,在叫卖葱包桧的烟火气中寻找产品灵感。
千百年来,杭州人的日常动线暗藏着这座城市的转换密钥。
清晨,杭州人在龙井茶香裹着的代码中清醒;吴山脚下用支付宝扫走一副烧饼油条的白领,午休时钻进中山中路的南宋遗址陈列馆,触摸历史的温度;傍晚,在滨江产业园调试智能机器人的工程师,周末带着孩子在良渚透过AR眼镜捕捉5000年前的玉琮纹样。
西湖的涟漪倒映着云栖小镇的霓虹,灵隐钟声与之江实验室的蜂鸣合奏复调,丝绸般的水墨长卷里,无人机掠过保俶塔塔尖,六和塔的飞檐下,区块链正重构时空经纬。
这座城市用5000年文明养育着未来基因,让断桥残雪在云端永驻,使云栖竹径化作数字孪生。左手执卷读钱塘潮信,右手敲键写元宇宙史诗——这是独属于杭州的双面绣人生,在青瓷盏底盛满星辰,于物联网中打捞月光。
杭州的双面绣人生是什么?市两会期间,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推出“杭州市两会特别策划——杭州的双面绣人生”征集活动,欢迎大家来橙柿互动的橙友圈,带话题#杭州的双面绣人生#,说说你眼中杭州的诗意与科技,聊聊如何在杭州“绣”出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