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据央视新闻


5月16日湖南博物院举行发布会介绍,经过湖南博物院专家研究发现,此前一直被认为是“枕巾”的绮地“乘云绣”实为“茵席”,也就是俗称的坐垫,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丝制坐垫。
1972年考古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了大量丝织品,其中一号墓北边厢出土了2件“枕巾”,一件为绢地“乘云绣”,一件为绮地“乘云绣”。当时,由于专家们一直没有找到绮地“乘云绣”对应的遣册,且两物外观和纹样形似,所以大家都认为绮地“乘云绣”应该同样是枕巾。
但后来专家在遣册上发现了一个此前没有对应实物,名为“白綃乘雲繡郭中絪度一,赤掾”的遣册。“茵即褥子,同‘絪’‘裀’,茵和褥是同义词,因此并称‘茵褥’,遣册上记录的白绡也能和绮地‘乘云绣’的原外观对应上。所以,这一遣册记录的‘茵度’很可能是笔误将‘席’写成了‘度’。”
绮地“乘云绣”茵席在一号汉墓北边厢内被发现时,其前后摆放有歌舞俑、漆案、枕巾、枕头等,从文物组合和摆放方位来看,应为模拟墓主人辛追生前坐在茵席上享受美食歌舞的场景。
发布会上, “赭黄色纱地印花敷彩丝绵袍”数字孪生模型首次亮相,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衣物。
衣料上的纹样繁复精美,藤本植物的枝蔓为印花,蓓蕾、花穗和叶子为彩绘,呈现出“千花千面”的特点,展现出我国西汉服饰纺织、印染的超高水平。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