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升初
记者 张娜
5月13日,杭州外国语学校今年的招生报名将截止。
每年小升初,杭外都是最受家长关注的热点,不少家长群里在讨论:杭外想要招收怎样的学生?杭外如何培养学生?杭外学生的后续发展力如何?
杭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王华琪最近的一篇专访,解答了家长们的疑问。
问:您如何看待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的内涵?
王华琪: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需避免“唯特色论”。特色具有独特性、恒定性、优质性,并获得很高的社会认同度。同时,外语特色办学需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杭外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需在坚守外语特色的同时,强化科学教育,彰显科技高中的特色,形成“一体两翼”(外语+科学)的办学格局,“外语”是守正,“科学”是创新。
问:在办学过程中,杭外是如何平衡特色办学与现实需求所面临的挑战的?
王华琪: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必须要理性地评估杭外的特色办学。特色办学要做到守正创新。当下,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所以杭外在新时期不断强化科学教育,做强科技中学的办学特色,就是与国家人才战略相结合的体现。杭外本身就有非常好的科学教育基础,如何把这张金名片擦亮,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外国语学校不能是单一的外语特色,像杭外这样的学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就不能只局限于外语这个圈子,而要用服务国家人才战略的思维来指引学校的发展。
杭外要增强科学教育,做强科技高中这一特色。这就是为什么2022年4月26日杭外要布局科技创新学院、奥林匹克学院的根本原因,这是杭外进行特色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并不是要丢掉外语特色,而是在凸显外语特色的基础上,同时做好科学教育这一大特色,让杭外这所学校像长了两个翅膀,飞得更高,实现办学特色的结构性重塑。
问:对杭外未来办学有什么期待?
王华琪:杭外将致力于成为浙江基础教育的窗口。我们要把党建做强做实做新,来为整个学校发展把舵领航。
在学校的外延发展方面,我们与余杭区合作创办杭外余杭新校区。期待新校区能够尽快建设并投入使用,以满足社会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
当然,杭外更注重内涵的发展。我们希望学校的办学更加多元化。我们希望构建更加多元的文化结构和教育结构。
比如多元的升学结构,目前我们有保送、高考、出国几个升学通道,希望这几个通道能够实现平衡发展,在保送通道来看,虽然保送政策做了一些调整,但顶级大学都设计了小语种加王牌专业的双学位培养模式,杭外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取得双学位。
从高考通道来看,我们保持很高的质量,比如去年参加高考的117名学生中,4人被港大、港科大录取,22人被上海交大、复旦、浙大录取,“双一流”高校录取率达53%,这个指标在杭州市处于前列。
在出国升学通道上,我们整合剑桥高中资源,一起研讨如何给学生做升学规划,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改变,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