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陈岩明
去年夏天,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爆火出圈,与其他饮品相比,乌梅汤健康养生、物美价廉、口感清爽,备受爱养生的年轻人追捧,高峰时期甚至“一帖难求”。
去年5月21日,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版正式上线,24小时内配出115万余帖,下单人群中,20-35岁的年轻人超过80%。由于网友们的热情不断高涨,互联网医院系统一度瘫痪。
当时,中医专家特意提醒大家:中医养生也要保持理性,按需选配、适度服用。虽然乌梅汤大部分人都能喝,但也有部分人群不适宜饮用,不建议盲目跟风。
“乌梅汤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方贤著的《奇效良方》,有生津止渴、行气开胃之功效,杭州的夏季很长,乌梅、甘草两味药合用能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生津补液、滋阴补血,最适合夏季这样易出汗、伤津之时饮用,山楂则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乌梅汤2.0版制方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夏永良教授说,去年推出的乌梅汤2.0版本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了荷叶和丹参,荷叶能去脂、丹参能活血,可改善夏季湿热造成的痰湿痰瘀,具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和降脂的功效。
而今年,契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乌梅汤2.0plus”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升级,适用人群更广,选择范围也更大了。
从院内协定方到国民养生饮品 口感优化,普通人群都能体验
2024年8月下旬,浙江省中医院与相关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宣布乌梅汤2.0配方实现3500万元的成果转化,并将与企业一起携手推进成果的进一步研发与市场化推广。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高祥福表示,今年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将会有两个形态的升级,除了商品形态升级外,还将于5月21日推出处方形态升级版——乌梅汤2.0plus。一方面,在精准辨证基础上,降脂功效上会进一步加强,助力超重人群的体重管理;另一方面,在口感上会进一步优化,更适合年轻人多样化的口感追求,同时努力消除部分胃寒人群不耐受的情况。
据了解,乌梅汤2.0商品版的升级形态由乌梅荷叶饮、葛根荷叶山楂饮、荷叶金银花茯苓饮三款茶饮组成,目前已交由亳州市芊荷药业生产面市。
“乌梅汤最早是院内协定方,也就是我们医院内部用的一个方子,后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年轻人爱喝饮料,而市面上很多高糖高热量的饮品对于当下年轻人保持健康多有不利,这让我们萌发了推广乌梅汤这种健康饮品的想法。”夏永良教授说,商品化升级的乌梅荷叶系列茶饮普适性更高,属于药食同源之品,而且口感进一步优化,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群都可以体验,可以说是真正的“国民养生饮品”。
亳州市芊荷药业代表童女士表示,乌梅汤爆火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天然、安全、有效”的追求,乌梅汤从“药品”到“饮品”,是一条“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升级之路,接下来,企业将致力于融合现代食品工艺,将乌梅汤打造为兼具功效和口感的大众罐装饮品。
三款茶饮各有特色 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夏永良教授介绍,升级后的三款茶饮均有化痰湿、降脂减肥的作用,但在其他功效上又有所区别,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灵活选择。
乌梅荷叶饮:具有生津止渴、消积化食、祛湿活血的作用,能够改善出汗伤津、湿热痰湿血瘀之证,特别适合高脂血症和超重、肥胖人群饮用。
葛根荷叶山楂饮:具有活血逐瘀、清热消积、降压减脂的作用,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葛根有扩张冠脉血管、降血压作用,荷叶具有降脂功效,因此这款非常适合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三高”人群饮用。
荷叶金银花茯苓饮:具有理气和胃、祛湿清热的作用,金银花清热解毒,能够比较有效地缓解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后,体内湿热郁积的症状,特别是经常感到胃脘胀满、口干舌燥、舌红苔腻,又因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的年轻人。如果夏天容易上火、长痘、口腔溃疡的,可以尝试这款茶饮。
“我们在选用药物组方时,选择的都是药食同源的材料,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保健作用。升级后的乌梅汤系列可以减少饮用者因体质差异造成的不同反应,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都可以放心饮用。”夏永良教授说,升级后的茶饮从需要煎煮的帖方变成了可冲泡式的茶包,饮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也适合当下生活工作节奏较快的年轻人,“建议一天一包,冲泡后茶水颜色发黄就可以饮用了,一包可以冲泡2-3次”。
让中医养生融入生活 让健康真正普惠
作为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科研始终以“解决临床痛点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祥福表示,医院在中药制剂、医疗器械、中医药健康产品研发领域实现了转化突破。2023年和2024年,医院累计科研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达1亿元,高居全省医疗机构榜首,在全国医疗系统也处于第一方阵。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高祥福说,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并非一院之功,需要政策春风化雨、科研火种燎原、产业活水奔涌、资本长袖善舞、契合用户需求,方能奏响恢宏的交响乐章。
基于这一认识,医院搭建了“政策引导-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协同-健康惠民”的全链条创新通路,使“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既高度关联,又形成闭环,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绘就了一幅“从临床到市场、从古籍到生活”的转化图景。
高祥福表示,中医药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明密码,更是守护人类健康的东方智慧。从《黄帝内经》到“青蒿素”,从“药食同源”到“AI辅助诊疗”,中医药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当前,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中医药与现代科技、大健康产业的跨界融合,可能会成为破解“年轻人亚健康情况加剧”“老龄化社会健康需求激增”与“传统医学资源转化效率不足”矛盾的关键路径。
“从群众对乌梅汤2.0的热情中,我们看到并找到了一条中医药助力健康美好生活的现实可行之路。”高祥福说,“依托互联网医院,我们可以研发一系列‘乌梅汤’式的健康产品,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领域的作用,助益疾病的预防,让中医养生融入生活,让健康真正普惠,帮助亚健康人群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