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黄金期,科学管理助娃多长5-10厘米

2025-04-30

记者 张静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理想的身高。“医学研究表明,10-13岁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冲刺期,男孩发育约晚半年。这个阶段就像庄稼拔节的灌浆期,科学管理能助力孩子多长5-10厘米。”方回春堂城西馆孔祥威副主任中医师整理了一份追高指南,帮助家长把握关键时期。

一、营养补充要“挑食”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聪明吃”,而不是“随便补”,建议每天保证——

1.优质蛋白:选择好消化的鸡肉(去鸡皮)、鱼肉(鳕鱼、鲈鱼)作为主要肉食,每天手掌大小的量,清蒸或炖煮更健康。

2.高钙组合:早餐或睡前喝150ml温热的纯牛奶(乳糖不耐受可选无糖豆浆),下午加餐吃10颗水煮毛豆,晚餐配焯水的芥蓝或小白菜。家庭食谱推荐:山药排骨汤(健脾)+ 芝麻酱拌菠菜(补钙)+ 杂粮饭(促消化)。

3.黄金搭档:每天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咨询医生后配合补充适当剂量的维生素D。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盲目吃钙片、蛋白粉、鱼肝油等,过量会加重肾脏负担;对牛奶过敏或喝牛奶腹泻的孩子,可用豆腐、芝麻酱替代补钙;经常腹泻的孩子要少吃西瓜、火龙果等寒性水果。

二、作息安排要讲究

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最旺盛,建议:

1.养成21:30前上床习惯,睡前2小时不玩电子设备。

2.选择厚度适中的枕头,保持脊柱自然伸展。

3.周末补觉不超过1小时,避免打乱生物钟。

三、运动选择有诀窍

纵向弹跳运动最能刺激骨骼生长,建议每天跳绳400-800个(分3组完成);每周打2次篮球,重点练习摸高跳;睡前做5分钟拉伸(坐姿体前屈、吊单杠)。要避免过早进行举重、哑铃等负重训练。

四、生长监测要上心

每月固定时间测量身高,比如每月1日早上,让孩子背靠门框做好标记,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更准确。如果出现连续2个月身高没变化、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比同龄孩子矮半个头以上等情况,要立即就医。13岁前通过中医针药结合的方法干预,多数孩子能追回正常身高;若拖延到骨龄14岁以上,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五、长高雷区要避开

1.盲目相信增高药:多数保健品含激素,可能让孩子提前发育停止长高。

2.过度进补:老火靓汤嘌呤高,反而不利于营养吸收。

3.焦虑传导: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强调身高问题,压力大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成长节奏,有的属于‘晚长型’,但家长不要盲目等待。如果女孩14岁、男孩15岁仍未出现第二性征,必须及时就诊检查。”孔祥威表示,把握住10-13岁的黄金期,好比给孩子装了身高加速器,记住营养均衡、睡眠充足、科学运动三要素,配合定期监测,即使遗传不占优势的孩子,也能突破基因限制多长几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