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秀英(左)


朱家立

沈德勇

林清明

江勇

这座被爱心浸润的城市,正用平凡人的高光时刻证明
人间值得,恰因善意永续
记者 严静 刘徽
在西湖烟雨浸润的城市肌理中,在钱塘江潮涌动的城市脉搏里,杭州正用无数凡人善举编织着温暖经纬。
他们用最朴素的善意诠释着人间至美:67岁的葛秀英4年穿行楼道促成40部电梯落地,让老旧小区长出“幸福高度”;4位保安在浓烟中用完16个灭火器的惊魂3分钟,以职业本能守护万家安宁;社工秦芸用镜头定格200多位老人的生命终章,让告别成为有尊严的诗行……
这些温暖瞬间的背后,是邻里敲门的勇气、跨越代际的守护、危难时刻的担当。我们看见,杭州的文明底色不在霓虹璀璨处,而在市井巷陌中那些俯身托举的瞬间里。这座被爱心浸润的城市,正用平凡人的高光时刻证明:人间值得,恰因善意永续。
1
和睦新村加装电梯为什么总有新突破
因为有退休大姐葛秀英
在和睦新村说到加装电梯,许多居民和社区干部都异口同声提到葛秀英大姐,大家说,加装好的61部电梯中,至少40部都有她的辛苦和贡献。
和睦社区“加梯帮帮团”成员,从2019年起就致力于做义务加装电梯的政策讲解员,和睦新村每一个单元加装电梯的经历,都刻在葛秀英脑中,说起来如数家珍。
75岁田奶奶说,单元加装电梯成功,“必须感谢小英”!
“当时我看着楼梯扶手被磨得锃锃亮,眼泪都要掉出来了……”67岁的葛秀英第一次上门调查,不同意安装的意见主要有三类:有的年轻人觉得现在不需要,有的对电梯安全噪声等有顾虑,有的说等以后不花钱了再装。
葛秀英这样沟通年轻人,“现在你不需要,以后你们要生孩子,你的父母要过来给你带孩子吧?你也要体谅父母,有了电梯他们带孩子上下楼多方便啊。你们每天上班也很累,有了电梯,工作再累,回家不用辛苦爬楼梯”。
对电梯有顾虑的,当天晚上,她就带了几户去自己单元乘坐,用亲身体验打消顾虑。
等以后免费装的,“你能等,三位奶奶实在等不起了啊,上上下下多不方便,大家住同一个单元……”。
2
新能源车充电线半夜起火
4位保安大哥17个灭火器用光了16个
2024年3月15日深夜,小区地下车库突发火情,起火点在桥架箱上,上面都是电线,不能用消火栓,4位保安第一时间发现并开始灭火,17个灭火器用光了16个。
当晚救火的保安是朱家立(安徽安庆人,55岁)、沈德勇(杭州人,57岁)、林清明(衢州人,58岁)、江勇(四川宜宾人,53岁)。
火扑灭后,几个人身上、地上、附近车上全是干粉,像下过雪一样。
他们没有消防员的头盔面罩、头灯、防护服等专业装备,照明只有几个小手电,还要强忍现场的焦煳味和让人难受想吐的干粉,却把职责放在第一位,发现得早,扑救及时,把损失减到了最小。
西宸物业秩序部许主管说,消控报警时间比朱家立发现火情晚9分钟。如果不是巡逻保安及时发现、报告、灭火,等消控室发现火警再去查看,结果很可能完全不一样。
3
萧山12岁男孩河边捞小鱼落水沉下去
路过的葛瑞铭及时下水救上来
2024年7月14日下午4点30分,萧山进化镇天乐村两个12岁男孩在河边玩耍,其中一个孩子不慎滑入河中,刚开始头还露出水面,过了一会只剩下手还在水面扑腾,另一个孩子不停呼救,危急时刻葛瑞铭赶到,并果断跳入河中,成功把孩子救起来。
葛瑞铭,59岁,身体健壮,肤色黝黑,头发全黑。
事发监控显示:两个男孩在台阶上捞着什么,黑衣小男孩去另一头捞,不知怎么脚下一滑,掉进河中。白衣小男孩愣愣地看着小伙伴,时间过去差不多一分多钟,水里的小男孩没什么动静了,白衣小男孩急急走上台阶,在路上找人,穿白衣的葛师傅小跑来到岸边……
4
数百张照片记录着“人生大结局”
她是为社会写诗的人
秦芸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现在是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一名社工,也是临终关怀项目的负责人。在福利中心,8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100多位。9年来,她带着团队,共陪伴200多位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守护老人在生命最后一程的尊严和价值,我们不仅要关注老人的生命质量,也要关注死亡质量。老人离开后,我们还要关注家属和其他老人的情绪、心理,帮助他们共同面对死亡,减少恐惧和焦虑。”
秦芸还有一个头衔——“浙江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物”,这样的人才,在杭州不足10人。
在她的手机和电脑里,数百张照片记录着200多位老人的“人生大结局”,老人们在爱与尊严中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秦芸和无数社工一样,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也被称为“为社会写诗的人”。
5
心内科医生
公交车上救助突发疾病的老者
2024年12月18日,68岁的陈大伯带着一张公交车上的监控截图,去邵逸夫医院寻找监控照片里那位红色上衣的中年男子,“我们想赶在2024年结束前找到好心人,亲口说谢谢,把这个年画上圆满句号”。 陈大伯要寻找的这位中年男子正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林建伟主任医师,一个多月前,陈大伯在公交车上突发疾病晕倒,同乘一辆公交车的林建伟果断出手救护,一直守护陈大伯进入医院急诊室才离开。“医者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当时也是出于本能,看到有人倒下,肯定要出手相助。”林建伟说。这并不是林建伟第一次出手救人。他曾经还遇到过在路边晕倒的人,他帮忙拨打120,等待救护车到来。
(下转A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