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案例
(上接A10版)
6
口碑案例
小区门口道路改建后,为住户加设两级台阶
办理单位: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
上榜理由:小区门口道路比小区地面高出43厘米,祖孙三代“跨栏”上人行道,智慧网谷管委会在上塘宸章西大门小区路面与储鑫路人行道落差大的地方做了两级台阶,落差小的地方做了斜坡连接,做好便民的小细节。
市民点赞:切切实实,为民办了一件大实事!
专家点评:将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主要目的
浙江大学“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授毛丹:一方面,不仅及时回应了居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利益关切,而且有效弥补了前期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带来的问题和缺陷。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媒体监督-政府回应-服务优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了“民有所呼、政有所为”的服务闭环,体现出媒体监督下政府治理与服务的模式创新。也为现代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相当的实践启发,即要将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主要目的,实现市政建设与民生诉求的有机融合。
7
口碑案例
交付十多年,小区居民终于用上了“放心水”
办理单位: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水务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尚品庭院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施工正式启动,其中三号楼单元埋地管开挖难度大,市水务集团将埋地管优化为地下室吊装管,不仅成功降低成本,还助力改造工程加速推进,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市民点赞:小区住户说,在改造过程中,水务集团还积极邀请我们小区热心的居民参与施工监督工作,聘请居民代表担任小区行风监督员,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很高效且接地气。
专家点评: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
浙江大学“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授毛丹:市水务集团的相关举措整体彰显出政府部门在处理、回应群众需求中的三个特点:一是民生需求的快速回应,通过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和响应机制,二是服务供给的专业保障,通过实地勘察后优化施工方案,既降低成本又加快了工程进度,体现出政府部门在解决问题时不仅具有较好的专业性,也兼顾了成本和效益,最大程度提升了服务效能;三是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较好落实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着办”的协商理念,并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获得感、满意度,也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民生设施改造问题提供了范例。
8
口碑案例
每天早高峰为外卖小哥准备早餐
办理单位:余杭区仓前街道
上榜理由:为错过饭点的外卖小哥们准备早餐,这个由政府与饿了么平台联合打造的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所有新就业群体开放, 杭州的包容和温暖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市民点赞:早高峰忙着送外卖错过饭点,在这里能吃口热乎早饭,谁懂这种温暖的感觉啊。
专家点评:
点滴善举暖人心,城市温度在行动
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晖:这体现着杭州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关怀。它们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暖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筑起“家”。余杭区的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为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了休息、充电、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包容。
这些事件,正是杭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们用行动诠释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也为杭州建设幸福宜居之城增添了温暖的底色。
9
口碑案例
临安809B路“敬老专线”
办理单位:临安公交公司
上榜理由:升级低地板新能源车辆,安装轮椅上下车翻板,设置轮椅停放区域,增加装有老花镜、创可贴、速效救心丸等老人急需用品的便民服务箱、经过专门培训的驾驶员,临安公交把爱老敬老放在心里,落在实处。
市民点赞:有那么关心我们老年人的服务,驾驶员也特别温暖热情,真的太好了。
专家点评:
“敬老专线”让“无碍”变“有爱”
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晖:这不仅是一次公交服务的优化,更是一座城市对老年群体的深情关怀。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破解了老年人出行的难题,让“无碍”变“有爱”,为杭州这座幸福之城增添了温暖的注脚。809B路连接城乡,为农村老人进城提供了便利,打破了城乡之间的出行壁垒。这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城乡资源的共享与融合,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了力量。临安809B路“敬老专线”的推出,是杭州城市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生动体现,展现了城市对每一个群体的关怀与尊重。让我们为这样的暖心之举点赞,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幸福与美好!
10
口碑案例
大山里的送餐员守护老人幸福“食”光
办理单位:建德大唐村
上榜理由:大唐村位于建德市三都镇最东边,60岁以上老人有140人。部分自然村坐落在海拔600米的高山上,距离老年食堂最远的有5公里路。大唐村聚集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每天轮流定岗为孤寡老人送餐,送餐员用步数垫起了每一份饭菜的热乎暖心。
市民点赞:83岁的徐竹叉激动地说,“从前下山不方便,买不到菜,现在他们做好了饭,还给我们装保温箱里送来,真的非常感谢党员干部们!”
专家点评:
高山送餐暖人心,党员干部显担当
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春晖:建德大唐村的“爱心送餐”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山路,用爱心传递温暖,为高山上的孤寡老人送去热乎的饭菜,展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偏远山村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暖心解决方案。大唐村地处偏远,老人们行动不便,子女又常年在外,吃饭成了难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爱心送餐”服务队,每天风雨无阻地为老人们送餐,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风雪交加,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大唐村的“爱心送餐”模式,不仅解决了高山老人的吃饭问题,也为其他偏远地区的养老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用行动证明,只要用心用情,就能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