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森 杭州市西溪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王女士今年65岁,退休后每天在家带带孙子、养花,日子过得惬意又幸福。但最近几个月,她遇到一件烦心事:每次从沙发或马桶上站起来时,眼前就会突然发黑,头晕得厉害,有好几次差点摔倒。最严重的一次,她刚站起来就眼前一黑,直接撞到了茶几,胳膊都磕青了。她的家人在网上查询,说这种情况可能是脑卒中或心梗前兆,赶紧带她来就诊。
我让她先平躺5分钟测量血压,然后立刻站起来再测。结果显示平躺时血压128/80mmHg,站起来后血压为102/66 mmHg,出现明显下降,结合其症状表现,考虑为“体位性低血压”,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突然站起来时,血压“跟不上”,大脑短暂性缺血导致头晕。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一站起来就眼前发黑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对于很多没有基础疾病并且较年轻的人来说,这种情况的发生绝大多数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体位发生了改变,血压也会随之变化,面对血压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血压调节反应来应对。通常会在几秒钟内稳定血压,并能短期内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大多数人会短暂不适,但一般休息一下就恢复了,不必特别担心。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头晕眼花一时难以缓解,就要考虑体位性低血压了。就如前面提到的王女士一样。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当一个人从躺下、坐着或者蹲着的位置迅速站立时,血压突然显著下降的临床现象。患者会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恶心想吐,一时之间缓解不了,严重时甚至会晕厥摔倒。医学上评判标准是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药,或是糖尿病、慢性肾病、内分泌紊乱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也相应增加,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1.缓慢改变体位 遵循“30秒原则”——坐起后停留30秒,站立后扶稳再行走。
2.增加血容量 每日饮水1500-2000ml(心肾功能正常者),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淡盐水,少喝浓茶,避免空腹久站。
3.物理对抗 穿弹力袜,站立时交叉双腿或踮脚尖,促进血液回流。
4.药物调整 若疑似药物副作用,切勿自行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反复出现这些症状,建议立即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进行相应的评估、诊断及治疗。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宋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