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会流口水的历史课!

杭州名师开讲运河美食,有孩子听完就去买螺蛳了

“运河有我·我的运河我的家”主题征文

2025-04-27

记者 张娜

运河好看好玩,大家都知道,但是运河有多好吃,你们知道吗?

上周六,爱写作的狮子推出一节名师公益课《舌尖上的运河:探索运河饮食文化》,邀请了杭州市拱宸桥小学马瑛老师,带着孩子们来了一场文化与美食之旅。

这场美食之旅还在爱写作的狮子视频号同步直播,上千人在线观看,1万多人点赞。有网友留言说:“这节运河历史课,越听越馋。”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城是漂来的吗?”马老师话一说出口,台下几十双眼睛就亮了。

《后汉书·虞诩传》中提到:“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

从大运河通航开始,这条连接北京与江南的水上通道,就忙碌起来,不断向都城输送南方物资,比如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瓷器等物资。

当画面亮起几幅运河边的美食时,有名男生说:“是定胜糕!”“考试前啃一口状元红,这可是南宋传下来的锦鲤!”马老师说完,就有孩子举手说,奶奶总在新年蒸这个,取个“定胜”的好寓意。

中国大运河如美食传送带,串联起北京炸酱面、杭州东坡肉等特色饮食,蕴含古人智慧与城市风土。

葱包桧、片儿川、龙井虾仁等小吃、名菜的故事,孩子们都是百听不厌。马老师讲到有人在运河里摸螺蛳,再说起汪曾祺写螺蛳的细节,现场炸锅了。

“我早上专门去了趟菜市场,看看新鲜的螺蛳。”马老师的眉头一扬,孩子们的胃口被吊足了。她接着说起一段回忆,从小住在运河边,遇上哪天家里小菜不够,就去运河边的木桩或树根下,捞一堆螺蛳,回家一炒就是一道菜。

孩子们七嘴八舌,聊起自己吃螺蛳的经历,个个都是小能手。马老师请一名女生上台讲一讲,有个男生越听越馋,说:“老师,我听完讲座就让妈妈带我去买螺蛳。”

孩子们很有热情,纷纷举手,都要说一说。就这样,不少人就“说”出了一篇有趣的小作文。

说完之后,就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美食品鉴”环节。糯叽叽的条头糕、清香的桂花糕是现在运河边的美食新宠,孩子们大快朵颐,有人边吃边说:“这节课真好吃。”

活动最后,马老师介绍了一篇以运河为主题的文章如何写,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

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杭州市拱墅区文化馆和都市快报社承办的征文研学活动,主题是“运河有我·我的运河我的家”。活动正在征集,欢迎大家投稿。

投稿要求:撰写以“运河有我·我的运河我的家”为主题的文章,征文体裁为:散文、诗歌、歌词、故事(散文不超过3000字;诗歌不超过100行;歌词不超过30行;故事不超过5000字)。从小学三年级到成人,都可以投稿。

通过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微信公众号投稿,点击公众号主页面下方的“运河征集”按钮,进入“作文投稿”平台,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完成投稿。

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也可以把自己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投来。

最终,我们会在征文组评选出不同组别奖项若干个,特等奖3人,可获得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全国研学机会(任选其一)。获奖者均可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文旅礼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