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永丽 沈积慧 梁应杰
一年一度的2050大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将云栖小镇变成了自己的“梦工厂”。
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这场聚会,当你被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惊掉下巴,还来不及合上就又被下一个狠狠击中。就像2050大会的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说的,举办这样的聚会没有别的目的,“只要你到这儿来,认真地见上一面,会发生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时轰动医学界和AI界的“猎毒人”
作为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生物之一,病毒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过去,人类是先看到疫情,再到野生动物中寻找病原体。后来通过反向病原学,病毒学家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先从野生动物中寻找病原体,再确认它们的致病性。
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施莽和团队就是一群“猎毒人”。
和这个称号一样,寻找病毒的过程并不美丽,尤其是一些新病毒往往是在偏远山区的动物和蚊虫身上。有一次,因为在一个村里的牛棚边上收集蚊子,施莽团队里有人被跳蚤盯上,最后满身都是包,哭笑不得。
前后历时5年,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多种生态环境下采集了超过80个蚊种,约10万只蚊虫,最后解析了每一只蚊虫个体所携带的病毒组成,形成了迄今为止已发表的个体数量最多、地理尺度最大的昆虫个体病毒组数据。
这项研究中,他们鉴定出393种蚊虫相关病毒,其中249种为潜在的新病毒,大大拓展了目前已知的蚊虫病毒的多样性研究。
“病毒的多样性远超人类想象,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仍是冰山一角。尤其RNA病毒是一种高度分化、种类繁多且容易变异的病毒,新冠病毒就是属于这一类型。”施莽表示,好在随着AI越来越好用,病毒研究也迎来了重大突破。
去年10月份,他们与阿里云飞天实验室的李兆融团队在《Cell》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通过构建一个名叫“LucaProt”的深度学习模型,从海量的测序数据中识别出RNA病毒,并发现了16万余种全新RNA病毒,这个数据是已知病毒种类的近30倍。
这一发现同时轰动了医学界和AI界。
全场年龄最小的召集人
因为发现很多跑团(桌上角色扮演游戏,即TRPG)爱好者会被冗长而复杂的传统玩法“劝退”,16岁的杭州男孩陈澈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做跑团主持人,一边写出了全新的跑团规则书——极简、自由,在2050大会上,他将两个关键词打在海报上,一下击中了很多甚至不是跑团玩家的内心。
所谓跑团,可以理解为“用规则书当剧本的多人互动游戏”,核心的玩法是玩家创建角色,在主持人构建的世界中冒险,通过对话、掷骰、策略推动剧情。经典IP“龙与地下城”就是其中代表。
作为今年最小的召集人,一周前,陈澈创建了一个TRPG的聚会,将自己改编成的《无尽空间》TRPG带到了现场,和大家分享他的烧脑玩法。
“我们主打的是规则的简洁,坐下就能玩,但玩的时候更加烧脑。”陈澈说,“因为规则简单了以后,现场自由创作的空间更大,对主持人挑战更大,可玩性也更强。”
游戏中,主持人是最具挑战的一个角色,相当于游戏世界的灵魂工程师、规则仲裁者和戏剧总导演,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电子游戏中预设的AI系统。
陈澈是世界联合学院UWC常熟校区的学生,学校本身就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服务他人,在学校和同学一起玩跑团的时候,就因为想象力和即兴能力强,慢慢成了优秀的跑团主持人,现在跟着他的玩家已经有70多人,涵盖了各色人等,有学生、职场白领、聋哑人、自闭症患者等。
规则复杂,游戏自由度有限一直是跑团难以被大众游戏迷接受的痛点。作为群主和头号主持人,陈澈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为玩家们重新写一套规则,让更多的人接触跑团这个培养想象力和文学能力的小众游戏。
陈澈介绍,《无尽空间》TRPG是他和小伙伴们基于小说《怎么变成河道蟹了?!》改编的搞笑向无限流跑团,更加简单和轻松,玩家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更大。
之前,陈澈的2025年新年心愿,排第一位的就是写一本简洁好用的规则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动手一行一行写起了这篇大作文,玩家朋友时不时也会贡献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份8000字的规则书出炉了。
因为高中同学来自60多个国家,为了让同学也可以一起玩,16岁的陈澈已经着手编写英语规则书。
不是第一次参加2050大会的他,另一个身份是元老级的自愿者。早在2018年第一届大会,9岁的陈澈就和妈妈一起来过。他至今还记得,7年前第一次在这里看到机器狗和仿生机器人时的场景。
闪耀算力时代的“飞雪”宝马
去年的2050大会现场来了一匹马,致敬曾经的马力时代。王坚博士一直以来有个观点,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技术革命,前两次分别是马力和电力,现在是算力。
马力革命拓宽了人类的活动半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探索和交易。电力革命极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也带来了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王坚看来,算力革命的一大目标,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却不增加大自然的负担。
但这些都不是这次2050大会来了三匹高头大马的原因。“我们听说去年来了一匹马,大家都觉得挺好玩,那就干脆多带两匹。”头马“飞雪”的主人熊大说。
飞雪属于安达卢西亚马,是世界最优秀的马种之一。熊大还有一匹黑马,因为脾气太差这次没有带过来。两匹马都养在余杭。这次在2050,熊大和团队负责整个星空露营板块,除了马,连公司股东们的房车都开来了。
第一晚的星空露营也异常成功,原本户外的livehouse安排的是驻唱,结果唱着唱着在场的青年们都上去抢麦,最后玩到凌晨三点才结束。
“这里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虽然第一次来2050大会,熊大很快感悟到了这场团聚的精髓所在,“今年我们来得有点仓促,明年可能会有更多想法,比如明年马再来的话可能会穿上盔甲,有一种机甲风。”
对于参与2050,许多追逐前沿科技的青年来说,活生生的大马远比机器人、机器狗要稀奇,因此飞雪它们成了全场的明星。当飞雪的身影从停靠在路边的汽车上掠过,不禁让人想到马力时代末期的那些趣事。
19世纪末,法国的《小日报》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赛车比赛,名为“无马匹厢车赛”,顾名思义,车子用的是原先马车的厢车,动力来源不再是马。赛程一共127公里,吸引了102名参赛者,最终完赛的只有9辆车。
这两天,130多年前的旧事被许多人重提,因为北京刚结束了一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现场的搞笑程度不亚于当年。两场跨越时空的赛事放在一起对比,参与者和旁观者就像是集体照了一回镜子。
有意思的是,法国那场比赛,虽然跑得最快的是一辆蒸汽汽车,但冠军被授予了采用内燃机这一新技术的汽车。人类不经意间叩开了新时代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