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小探险家”

2025-04-25

杭州市创意城小学一(3)班 汤梓悦

盼啊,盼啊,春游慢慢悠悠地挪着步子,终于到了!

天刚蒙蒙亮,我就抱着鼓鼓的书包冲出家门。大巴车载着我们一车小朋友,像只摇头晃脑的大甲虫,慢悠悠往灵山爬去。“看呀看呀!”我的鼻尖贴在车窗上,山坡上的新叶像刚洗过澡,在风里抖着亮晶晶的水珠。

仙桥洞张着圆圆的嘴巴等我们,我和好朋友手拉手往里蹭。老师的手电筒光柱扫过洞顶,那些石头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卷起来的刺猬。“嗒!”凉凉的水珠突然跳到我脖子上,吓得我们咯咯笑着抱成一团。

最刺激好玩的非玻璃漂流莫属!小船“嗖”地往下滑,水花噼里啪啦往脸上扑。好朋友的刘海全贴在了脑门上,我们一边尖叫一边笑,山涧里到处都是我们掉落的欢笑声。

中午快乐的野餐结束后,我们举着小铲子钻进竹林挖竹笋。领队老师教我们找地上裂开的小缝,我跪在竹林里挖呀挖,突然“咔”地碰到硬东西——棕色的笋壳从土里冒出来!我用手帕包住笋尖轻轻摇,这根胖乎乎的“春天信号”终于被我拔出来啦!

回家路上,我的书包肚子鼓鼓的,里面装满了我的战利品:捡来的“小象石头”、陪着我们一起尖叫的雨衣、裹着泥巴外套的竹笋……晚上,妈妈煮的笋汤冒着热气,我咕嘟喝了一大口,连脚指头都暖乎乎的,忍不住咂咂嘴说:“这是我和春天一起找到的味道!”

钻进被窝时,我摸着晒得红扑扑的脸蛋想:原来春天不只在课本里,它还藏在山洞的水滴里、竹笋尖尖的茸毛上,还有我和小伙伴们笑着的酒窝里呀!

指导老师袁彩芳:

用“摇头晃脑的大甲虫”“春天信号”等鲜活比喻,将探洞观石、竹海寻笋的细节写得妙趣横生。行文节奏如春日溪流般欢快,既有玻璃漂流时“尖叫与欢笑”的动态喧腾,又有挖笋时“轻轻摇”的专注沉静。最可贵的是结尾的自然升华,从竹笋茸毛到同伴酒窝,将具象体验升华为对春天诗意的理解,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与蓬勃的生命感知。字里行间跃动的童真,恰似破土而出的新笋尖,清新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