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癌明星团合影

抗癌明星张女士和黎女士合影

扫码参与 抗癌结对子 或领取义诊号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汪攀
春风和煦,正是踏青品茗的好时节。4月18日,有着“万担茶乡”美誉的西湖区外桐坞村迎来了一行笑容满面的客人。他们是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康复俱乐部的“抗癌明星”,曾站在抗癌路上彷徨无措,依托自己的坚强意志,借助种福堂医护团队的精心呵护,重新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正值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在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孙彩珍院长带领下,五十余位“抗癌明星”与十余位热衷中医抗癌事业的社会人士一起,开启了一场“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的主题活动。通过肿瘤科普知识讲座、抗癌结对子、寻识中草药、赠送中医药抗肿瘤书籍等形式,种福堂将防癌抗癌的意识传递了出去。
69岁抗癌明星杨阿姨,康复10年:
肺癌术后一个多月起不了床
坚持中药调理,游山又玩水
当天上午,“抗癌明星”走在外桐坞村的茶园里,体验龙井茶采摘,一路欢声笑语。69岁的杨阿姨精神满满,和几个老朋友走在队伍前列。
2014年11月,杨阿姨痰中带了点血丝,回想起半年多来莫名的乏力和消瘦,她心头一紧,赶紧上医院。结果显示,右肺上叶有个1.3厘米的磨玻璃结节,医生判断恶性程度很高,建议手术。
肺结节的位置离心脏很近,杨阿姨接受了传统的开胸手术,右侧肋骨处留下了一条近20厘米的刀疤。病理切片证实是早期浸润性肺腺癌。虽然无须放化疗,但杨阿姨元气大伤,她感觉自己掉进了深渊,使不出一点力气,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体重从96斤掉到了83斤。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患癌康复的邻居介绍她到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两人相互扶持,结伴复诊喝药。慢慢地,杨阿姨恢复了体力,面色由暗黄转为红润,体重增加到了95斤。
度过5年生存期,杨阿姨依然不敢懈怠。每年春秋换季,她都会找到孙院长,喝2个月中药巩固。“我们生病的人,其实是土壤坏了,要调整土壤环境,急不来的,喝中药就是需要坚持的一件事,我思想上很重视。现在我感冒都很少有,还包办了家里的买菜烧饭、洗衣服,行动上早就不把自己当病人了。”
杨阿姨直言,自从身体条件允许,每次种福堂康复俱乐部组织的旅游活动,她都积极参与。
72岁胰腺癌患者吕大伯,康复半年:
化疗后全身无力,如今日行13000步
“大家来看,这是龙葵,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治疗肝癌、肝硬化、肝腹水、卵巢癌等会常用到;这是菝葜,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可用于治疗痛风、肿瘤等。”沿着茶园小径,孙彩珍院长带大家寻识了路边的中草药,也勾起了她久远的回忆。
孙院长的家乡在磐安县陈岙村,那里群山环绕,漫山遍野都是中草药,她从小跟着大人上山采药,熟知各种草药的习性。25岁那年,因父亲患病,她立志学医,30多年来帮助了很多肿瘤病人重拾希望。
“孙院长,这是什么草药?”一位身着红色短袖的大伯问道。大伯姓吕,72岁,海宁人,是位胰腺癌患者。
2023年3月,吕大伯体检发现肺结节,大者直径1.6厘米,他找到孙院长看诊。坚持喝了半年中药,肺结节缩小到1.2厘米,他很高兴。
同年12月底,一番望闻问切后,孙院长轻轻说道:“老吕,可能还有别的情况,最好做个腹部加强CT。”说完,她写下“胰腺瘤”递了过去。
吕大伯一惊,但他信任孙院长,立刻上医院检查。腹部加强CT显示胰腺有个2.3厘米的肿块;CA199升高到44U/mL,超过正常值,医生建议尽快手术。
1月11日,吕大伯带着检查报告找到孙院长,想听听她的意见。
“有手术机会还是要手术,同时中医药贯穿其中。中药可以帮助缩小肿瘤,手术前中药可以先喝上。”孙院长语气坚定。
喝上中药,1月18日再查CT,胰腺肿瘤缩小到了1.9厘米。1月30日手术那天,切下的胰腺肿瘤只有1.5厘米,提示早期恶性肿瘤。
术后,吕大伯接受了12次化疗。副反应很大,他闻什么都想吐,体重轻了20多斤,虚弱得连走路都要搀扶,预想介入中药的计划也只能暂搁。
2024年9月,化疗结束,吕大伯在儿子的陪同下立刻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复诊。
服用半个月中药,吕大伯有点力气了,绕着30平方米的客厅能走30多圈;一个月后,他独自复诊:先搭城际铁路,再换地铁,最后步行到医院。
“是中药支撑了我,睡得好、吃得香,精神很好,体重长回12斤了!现在我每天5点多起床,坚持散步一小时,晚饭后再锻炼,日行13000步呢。”吕大伯感慨地说,“我第一次参加医院活动,看到这么多朋友康复得好,更坚定了我的信心。胰腺肿瘤早期很难发现,孙院长号脉准,看病仔细,遇见这样的好医生,我很幸运!”
48岁抗癌明星张女士,康复13年:
结肠癌卵巢转移,历经两次手术
“现在别人哪里看得出我曾是个肿瘤患者”
吃过午饭,在外桐坞村文化礼堂,孙彩珍院长作了《中药也有“靶向药”,与癌共舞乐逍遥》的主题讲座。
孙院长表示,肿瘤防治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战役,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其中始终发挥着独特作用。她从多位抗癌明星的真实案例出发,提出中药也有“靶向药”,只要组方正确,就能直击肿瘤细胞,为抗癌之路指引方向。
接下来的抗癌结对子活动,肠癌肺转移、肾转移、肝转移康复10年的“抗癌明星”老李(69岁),和结肠癌肝转移康复6年的“抗癌明星”老严(72岁),作为2024年度的“抗癌结对子榜样”,讲述了心路历程。
现场,老李还宣读《致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癌症康复俱乐部倡议书》。“我们都曾站在命运的悬崖边缘,被病魔的阴影笼罩,在痛苦与绝望中苦苦挣扎。是杭州种福堂俱乐部,是孙院长和所有医护人员,向我们伸出温暖而有力的手,拉我们重回生活的正轨,让生命再次焕发光彩,让我们重获面对生活的精气神。俱乐部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把我们的故事化作传递希望的火炬,把俱乐部建成充满爱与力量的生命港湾,让更多人重燃生命之光,共同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48岁的张女士和57岁的黎女士成为新结的抗癌对子。她们都是江西鹰潭人,因病相识,早已情同姐妹。
2012年秋,因持续性右腹疼痛,张女士被确诊结肠癌伴盆腔转移。经过手术和5次化疗(计划12次,5次后因身体吃不消放弃),次年10月又出现卵巢转移。
经过第二次手术,张女士的卵巢和子宫均被切除。为了防止复发和转移,家人到处打听,2014年,把她从江西带到了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
跟着孙彩珍院长喝中药,一喝就是10年,性格爽朗的张女士笑着说:“现在我只要不说,别人哪里看得出我曾是个肿瘤患者。”
和张女士相比,57岁黎女士的抗癌之路也异常艰辛。2012年,她体检发现乳腺肿瘤。因为种种原因,她先后经历了3次手术、6次化疗和30次放疗,身心俱疲。
可这并没有结束,3年半后,黎女士肝脏多发转移,大的两个肿瘤直径达4.8厘米和3.5厘米。一想到要经历手术和放化疗,她只同意吃药,选择参加医院推荐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起初小有成效,到2018年,黎女士体内的肿瘤指标仍在持续上升,试验失败。2019年1月,她的肝脏又新增一个小肿瘤。
那年5月,黎女士结识了张女士,决定一起到杭州看诊。在孙院长的鼓励下,黎女士做了射频消融术,同时接受中药调理。中西医双管齐下,黎女士的病情终于稳定。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态崩溃。我坚信在大家的鼓励下,一定会抗癌成功!”黎女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康复俱乐部旅游活动坚持了22年
若你在抗癌路上遇到困难,请来结对
活动最后,孙彩珍院长送出了由她主编、凝聚孙氏中医30余年临证精华的《中医肿瘤临证经验集》。
“愿它成为大家手中的一把钥匙,开启更多生命的可能!”孙彩珍院长边签字边介绍,医院康复俱乐部组织“抗癌明星团”旅游始于2003年,坚持了整整22年,三清山、庐山、张家界、普陀山、苏州园林、南京、鼓浪屿等风景名胜中都留下“抗癌明星”的足迹,“目的就是通过互动,让病友们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满满正能量,这也是‘抗癌明星’勇敢顽强战胜疾病、重新飞扬生命的生动体现。”
如果你或你家人患了癌症,想加入种福堂(艾克)中医院康复俱乐部与病友交流抗癌信息,或者想与孙彩珍院长面对面交流,都可以拨打电话或扫码报名。
孙彩珍院长每周二、周四坐诊杭州种福堂中医院,每周一、周三、周六坐诊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5月15日前,每周送出10个义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