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高一米八的机器人身上装了10多根行星滚柱丝杠 青山湖科技城供图

临安区
记者 王斐帆 通讯员 叶蕾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2000多年前,“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用这句话定义了杠杆原理。2000多年后的今天,一根科技含量满满的杠杆——行星滚柱丝杠,在青山湖畔架起,将撬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百亿级机器人产业”。
近日,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启用,将架起一座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的桥梁。
人形机器人要灵活运动
得先装上“肌肉”
走进青山湖畔的Linkpark产业社区1号楼8楼,一位身高超过一米八的人形机器人,全身安装了10多根杭州新剑机电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星滚柱丝杠。
人形机器人的四肢要实现灵活运动,这种长条形的金属零件是必不可少的支撑部件。
人形机器人装上了行星滚柱丝杠,就好比人有了肌肉和关节,能流畅地完成走路、踏步、摆手等动作。
新剑机电创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门生产“机器人关节”的企业,如今已是全球领先的行星滚柱丝杠线性传动解决方案供应商。靠着这一核心技术,使其成为了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也确立了它在国内行星滚柱丝杠领域的“头雁”地位。
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涵盖4大中心和1个实验室:行星滚柱丝杠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检测中心、工程化试验中心、直线型电驱动关节技术研发中心和人形机器人相关核心部件性能测评与可靠性验证实验室。
新剑传动董事单晨说,通过平台,研发和生产行星滚柱丝杠、直线型电驱动关节等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相关高校、院所、企业能最快实现“端到端”的检测,包括行星滚柱丝杠的几何精度检测、力学性能检测、材料特性检测、数值分析、加工工艺等。
而对临安而言,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的启用,将串联起人形机器人及零部件上下游企业,吸引更多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入驻青山湖科技城,打造“机器人零部件全链条制造地”。
青山湖畔
“长”出机器人的“肌肉”“血液”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开跑,“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42秒的成绩拿下冠军。
这场比赛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热烈关注。
有专家预测,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
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达63.39亿元。人形机器人正逐步从研发阶段迈向量产及商业化阶段。
“在当前的局势下,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尤为重要。”单晨认为,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的启用,至少能实现三个目标:替代进口产品、保障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升级。
将目光移回到青山湖畔,建城16年,青山湖科技城的新装备产业,已经具备了可观的机器人制造基础。
2024年,青山湖科技城机器人产业实现工业产值超13亿元,产业链主要企业11家,已经闯进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赛道。
青山湖科技城的机器人产业虽刚起步,但已覆盖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初步形成了涵盖创新资源、核心部件、系统集成产品应用的全链条。
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产业发展部副部长王文娟介绍,青山湖科技城已经集聚了机器人“整机担当”的优必选和杭叉智能、“肌肉担当”的禾川科技和新剑传动、“神经担当”的万马专缆、“血液担当”的得润宝油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制造产业都有一定基础的区域。
青山湖科技城正计划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并预留核心区、研发区,打造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产业集群”。
王文娟透露,青山湖科技城将聚焦机器人整机和机器人零部件方向,构建“研发设计-精密加工-检测验证-中试量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力争在5-10年内,打造一个百亿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