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伯写来一封感谢信

以前是小孔,现在是小沈……

2025-04-21

28路公交车司机沈佳奇搀扶张大伯上公交车 本版摄影 记者 陈中秋

老伴韩佩陵扶着张大伯回家,韩佩顺推着轮椅紧跟在后面。

由于手抖,手写输入非常困难,经常出错,一个字打了两分钟。

张大伯和老伴韩佩陵在黄龙洞站等着坐28路公交车回家

到达胜利新村站后,28路公交车司机沈佳奇搀扶张大伯下公交车。

老伴的妹妹韩佩顺给张大伯喂饭

张大伯向让座的老年乘客竖起大拇指

张大伯扶着轮椅和老伴韩佩陵(右)、老伴的妹妹韩佩顺,在黄龙洞走路晒太阳。

张大伯50多岁时和老伴韩佩陵拍摄的婚纱写真

见习记者 邱婵姝

每天早上8点40分,只要天气晴好,有三位老人总会准时出现在杭州胜利新村的公交车站台上。一位老大伯,两位老阿姨,大伯患有帕金森综合征,身体佝偻,扶着一辆轮椅,两只手抖得厉害,但他说话却思路异常清晰。

前两天,这位老人给橙柿互动写了一封感谢信:感恩帮助我的每一个人。

老人姓张,今年80岁,他是一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4月13日,我来到张大伯家。

张大伯患帕金森综合征10年,并伴有冠心病、前列腺炎等四五种疾病。三年前,他开始身体失能,一度要坐轮椅出门。

老伴韩阿姨小张大伯3岁,她插了一句:“最折磨人的是晚上休息不好。一晚上要起夜两三次,到凌晨3点多就睡不着起床了。”

去年冬夜,张大伯前列腺炎犯了,挣扎半天起不了床,又摔到地上,怎么爬也起不来。“老婆子连拉带拽,我在地上又冷又痛,浑身不舒服。”

韩阿姨只好半夜跑上街去找人,可街上寂静无声,只有路灯亮着。“我后来急得没办法,跑到物业去敲门,保安队长听到了,披起衣服,拿上对讲机,急奔我家。”

大伯说,当时他已经忍不住痛了,来了三位身强体壮的保安把他抬上床。“那一刻我真觉得他们就像天降神兵。”

“小区物业救过我三次,对我来说恩重如山。”张大伯颤抖的手在空中比画着。

张大伯年轻时在杭州建工集团上班,韩阿姨是五金工具厂工人。两人在上山下乡当知青时相识相恋,1969年结婚,相濡以沫至今56年。

三年前,张大伯身体失能后的第二天,韩阿姨做了个决定,每天带他去黄龙洞晒太阳。黄龙洞离他家只有两站路。

“505路、318路、28路都能到,路上行人、车上乘客、公交车司机,看到我们都会主动帮一把。”韩阿姨说,以前常坐28路小孔的车,每次他停好车后就从车上蹦下来了,把老头扶上去。“后来再也没看到过小孔,不知道他记不记得我们。”

这个小孔就是28路公交车司机、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去年8月30日,孔胜东正式退休。

4月16日下午,我联系上孔师傅,提起张大伯,他马上说:“这个老人我知道,每次上车都是两夫妻,记得记得!”

孔师傅说,这对老夫妇基本每天都坐公交车去黄龙洞,每次看到他们在站台上,他停车时会把车后门对准老人,让他们从人少的后门上车,有时他也会下车把老人推上来。平时,如果看到老人正过马路往站台方向走,他也会停下车等等他们。

“我觉得跟这位大伯有缘分,28路公交车很多,隔5分钟就会发一辆,但我记得一周有5天都能碰上他们,很准时。”

尽管身体不好,但张大伯喜欢写东西,他的小书桌上面堆着各种打印出来的文件,还有几张《都市快报》的剪报。

他在一堆材料中摸出两份用订书机订好的纸页,上面写得密密麻麻,都是各种学习心得和建议。

韩阿姨说,他每天坐在这写东西,还跑去给人家单位送。“他还花了2680元在网上学AI,结果课就只听了一个星期……”阿姨话还没说完,大伯就矢口否认:“一个月,听了有一个月。”

他颤巍巍地拿起手机向我介绍,这些文字都是他用手机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少则三四天,最长的要写三个月。大伯说,这些文章他也会发给别人看,请人提建议。“大家都会回复我,也会有专人接待我,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还会把我送回家,有一次路上摔倒了,一名交警还把我送回来,这些人都要感谢。”

韩阿姨在一旁说:“拦都拦不住,就是要去,有时我忙家务,他就拿轮椅当作拐杖一步步自己去,都好多年了。”一旁的张大伯又打断了阿姨:“我觉得,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

去黄龙洞晒太阳的习惯,张大伯一家现在还坚持,不过又多了韩阿姨的妹妹。

韩阿姨介绍,她妹妹今年71岁,一辈子未婚,无儿无女,怕她照顾不好自己,她干脆今年把妹妹接过来一起住。

4月14日早上,我和张大伯一家约好一起去黄龙洞。韩阿姨背一个布袋,里面是水杯和手机,小韩阿姨肩上挎着绿色小马扎,张大伯推着轮椅慢慢走。走了21分钟后,才走到胜利新村公交站。

我注意到,连续三辆进站的公交车,都准确地将车门停在大伯面前。

在黄龙洞,几乎走过路过的人都认识张大伯,和他打招呼,大伯一一点头回应。张大伯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又找我聊了起来。

“小孔退休后,没再看到他了。有一天,也是坐28路,也是一下子蹦下来一个人,但却是个陌生面孔,他说‘来,我背你。’哎哟,每次上下车都很麻烦司机,已经很感动了,怎么能要人家背我呢?”大伯说,后来又有两次,都是正好碰上那个年轻人,才知道他是小孔的接班人,叫小沈。

听到小沈的名字,韩阿姨凑过来说:“小沈好,小沈真好,有时候不一定能碰得上他的车,总共就坐过三四次,每次都下来接我们,每次都说‘你先上去,什么都不用管,交给我。’他先把老头子扶到座位上,再下车把轮椅拿上来,动作很利索。”

张大伯点头:“小沈让我感动,不仅是他背我上车,他还跑到我家给我刮胡子、剪指甲,我跟老太婆说,这么多人关心我们,我要写感谢信。”

大伯花了几天时间,在手机上一笔一画写好,托打印店印出来,到公交站交给了值班的志愿者,落款写着他们一家三人的名字。

大伯阿姨口中的小沈叫沈佳奇,是杭州公交28路驾驶员,已是在岗近20年的老师傅了。去年8月30日,沈佳奇从孔胜东手中接过28路2-6787的车钥匙,成了他的接班人。

沈师傅看完大伯的感谢信后,说了一句:孔师傅常说,做好本职工作不是为了拿感谢信,把老年人当作父母,把年轻人当作兄弟姐妹,把儿童当成自己孩子,把外地人当作本地人,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那天,我和孔胜东聊到最后,他也托我带句话给张大伯和韩阿姨:“心态要好,坚持去锻炼晒太阳,是件好事,出门路上记得走路慢一点,上车后把扶手抓好,坐稳,需要帮助就打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