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马拉松的机器人 记者 韩丹 摄


太希智能的助力登山外骨骼机器人 拱墅区商务局供图

记者 林建安 童蔚
这一周,机器人很忙。
昨天7时30分,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人类选手同时出发。
这声发令枪响,开创历史。
距北京2000多公里外的广州,也在这周迎来了第137届广交会。今年,广交会首次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46家企业带着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大展拳脚。其中,9家为杭州企业,包揽了36个展位,占比20%,列全国第一。
随着今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也进入了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人形机器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跑”进千家万户。
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状况百出
一条全长21.0975公里的赛道,需要机器人爬坡过坎,转14次弯(6个左转道、8个右转道)。中途设有多个补给站,允许机器人在站内更换电池。
从直播镜头捕捉到的画面来看,这场比赛“状况百出”,画风也很抽象:有的机器人在半路摔倒;有的机器人往护栏上撞;有的机器人脑袋和身体分家后,还在顽强奔跑;有的机器人在起跑线就“躺平”了;有的机器人一边迈着轻松的步伐出场,一边跟现场和镜头前的观众打招呼。
几十位工程师全程陪跑,各自忙着调试算法、更换电池、排除意外状况……操碎了心。沿途的观众和人类跑者一边举起手机拍照,一边高喊:“机器人加油!”
参赛的人形机器人里,尺寸最大的天工Ultra机器人身高达180厘米、体重有52公斤;最小的“0306小巨人”机器人高75厘米、重10公斤,来自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出生”不到100天。
杭州企业宇树科技因忙着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没能到场,不过,各地跃跃欲试的客户带上了G1,用各自的算法来参赛。昨天下午,宇树科技发了一则说明:“不同人的操作或开发情况,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
最终,“天工Ultra机器人”拿下冠军,用时2个小时40分钟,全程配速7-8公里/小时。在2小时左右,它跑过了一段相对狭窄的直道时,也曾失去平衡导致摔倒,经过调试后,继续上路。团队负责人表示,为了这次比赛,提前做了专项优化与调试。
为什么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
赛事主办方表示,21公里的赛道包含爬坡、转弯、复杂路面等挑战,能全面检验机器人的关节稳定性、续航能力、运动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真实场景下的压力测试,比实验室环境更能暴露技术短板,推动行业进步。
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控制技术工程师郭军军认为,这次考验的是人形机器人的三种能力:电池与续航系统的持久性、硬件通信的稳定性,以及机械结构的耐用性,特别是关节电机在长时间高强度运行下的抗磨损和散热性能。
“长距离奔跑是对本体稳定性的一次大考验。”谈到比赛中出现的各种状况,郭军军解释,机器人的设计必须紧贴应用场景,不同场景对性能要求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是对硬件系统的全面检验,要求其具备持续稳定的输出性能”。
机器人什么时候跑进家庭?
这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Lianxifeng:机器人够聪明的,把头扔掉减轻重量跑得更快。
彭喜清:机器人在马拉松赛场的每一步,都是科技迈出的一大步。
糖心石语工作室:都好好跑,以后驮着我去上班。
老鱼儿:家庭“保姆机器人”很需要,因为退休“老人”多啊。
小小白:什么时候能做家务,能辅导作业,能带娃就最好了,我不需要替我跑步。
网友们的观点,有调侃,也有对机器人帮忙干活的期待。机器人跑马拉松,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也将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
跑完马拉松,机器人什么时候“跑进家庭”?
专家预计,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尤其是机器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系统以及末端泛化操作水平的进步,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拓展,5年至10年内,家用机器人将会在大众层面普及。
“机器人进家”,专家呼吁,要进行诸多前瞻性思考与准备。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说,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整体,也不能伤害客户个体,这正如自动驾驶面临保护乘客还是路人的“电车难题”,是复杂的社会议题,需要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与技术专家一起共同开展跨学科研究。
要警惕机器人在执行指令时的“极致优化”问题。目前,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执行指令时会优化到极致,在家庭场景中这可能导致其误解人类本意而出现意外伤害。
杭州“外骨骼机器人”上新
在广交会的服务机器人专区,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西湖机器人、太希智能等杭州机器人企业,带去了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球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拳头产品。
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参展,带去了“外骨骼机甲”。
这是一款“腰手结合搬运”的机器人,能为人提供额外30公斤的搬抬助力。你可以这样理解:穿上这套“外骨骼机甲”,搬运30公斤的重物,就像拿起一瓶矿泉水一样轻松。
赴广州参展之前,这款“外骨骼机甲”已在顺丰物流完成了测试:在搬运大中型快件时,不仅能减少工作人员的腰肌劳损,还能将工作效率提升50%。截至目前,太希智能的十多款骨骼机器人已在消防应急、国家电网、工业制造等领域大显身手,并逐渐应用于物流搬运、登山助力、工业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
“这次参加广交会,就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太希智能创始人梁林超说。
目前,太希智能正在研发一款康复助行外骨骼机甲,拥有轻量化结构、可调节支撑系统,适配不同体型用户,还支持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能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及中风康复者恢复自主行走能力。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款“杭产”外骨骼机器人和大家见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太希智能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将于“五一”假期亮相,看家本领是帮助人们轻松登山。
此外,机械臂咖啡机、智能番茄采摘机器人、智能康养陪伴机器人、智能分拣机器人等杭州机器人,也在服务机器人专区展示了在农业、工业、消费等多个领域的“看家本领”。
杭州打造了一个“黑科技乐园”
这两天,杭州的两桩大事,都和黑科技有关——
首批杭州“城市新特产”征集活动启动、2025梦想天堂:Ai机器人酷玩乐园开票。
1.来推荐黑科技
杭州都有哪些“黑科技”产品?
首批杭州“城市新特产”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具有科技特色、面向个人消费场景、符合市场需求的好用实用的“黑科技”产品。欢迎你来推荐。
征集时间:4月18日-4月23日
参与方式:登录橙柿互动App,在橙友圈“我们大杭州”,带标签#杭州城市新特产#发帖;扫一扫二维码,填写推荐表。
2.来体验黑科技
这个“五一”假期,杭州打造了一个“黑科技乐园”,欢迎来玩。
在这里,可以“飞”上太空,探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奥秘;可以“穿越”侏罗纪,与各种恐龙擦身而过;可以看宇树机器人格斗表演,来一场“对战”;可以试戴Rokid AR眼镜,尝试“把发言稿藏在眼镜里”;可以尝尝机器人现冲的饮料。
打开你的脑洞,各种新奇的玩法,在这里都能体验。
扫一扫二维码,马上订票吧(广告)。
时间:4月29日-5月5日10:00-18:00(17:30停止检票)
地点:武林之星博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