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直径37厘米的二维码 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对老年群体的关心与爱护

“温暖1厘米”活动“20进10”投票还有3天,欢迎参与

2025-04-18

制图 李雪雪

记者 黄煜轩

“温暖1厘米——2025杭州城市温暖细节十大案例”征集活动,已进入“20进10”投票和专家评审打分阶段,从目前的票数情况来看,“5分钟接驳巴士”等交通出行类案例的票数较高,本次活动的专家评审也对这几个案例给予了较高评价。

专家评审之一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国枫教授表示:“城市温暖细节十大案例的评选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的正向发展。把我们杭州的这些温暖案例,寻找和宣传出来,让更多的人知晓,进而推向全国,带动更多城市的进步,让更多人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温暖。”

直径37厘米的二维码

体现了一座城市对老年人的关爱

“有一个案例我印象很深刻,就是‘码召车站’。通过扫码就能简化相对繁琐的手机叫车步骤,让一些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能够轻松地叫车出行。这是我们的城市里一个非常温暖的细节,体现着一座城市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和爱护。”王国枫教授说的,就是4号案例“码召”车站。

昨天,我们再次前往位于西湖区蒋村附近崇信路上的“码召”车站,还没走到车站,远远地就看到车站的背景展示板上有一个巨大的二维码。

这个巨大的二维码是圆形的,直径37厘米,非常醒目。拿出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会自动定位所在的车站位置,手机屏幕上跳出大大的“呼叫”按钮,按一下就可以叫车了。车站里有座位和雨棚,老人只需安心坐在座位上等待,出租车会开到车站来接。

家住西溪诚园的郑奶奶告诉我们,没有“码召”车站之前,她不太敢自己打车,因为站在路边拦车,多数司机都会说自己的车已经被人叫走了,很不顺利,所以经常需要拜托女儿帮她打车。现在家门口有了“码召”车站,郑奶奶已经非常习惯到这个车站里叫车去医院或是女儿家。

她说:“我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我们老年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享受时代的红利。有了这个车站之后,我觉得我也跟上了时代,享受到了如今的出行便利。”

王国枫教授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事项,都需要依靠智能手机来完成,但让很多老年人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来办事确实很难。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一些细节举措,来为老年人出行、办事提供便利,让老年人感受到我们这座城市、我们这个社会始终在关心爱护他们,不让他们掉队。”

大受欢迎的“5分钟接驳巴士”

还将开进更多小区

2号案例“5分钟接驳巴士”也深受杭州市民认可。

上个月,杭州公交集团在聚才路地铁站、明星路地铁站推出6条“5分钟接驳巴士”地铁接驳线,大受市民欢迎。

“5分钟接驳巴士”指的是从家到公交车站约5分钟、高峰发车间隔约5分钟、接驳的最近小区至地铁站在途时间约5分钟。用“短、频、快”的公交线路,为市民打造便捷、高效的通勤体验。

记者多次体验“5分钟接驳巴士”,发现它在服务细节上也有很多亮点。比如在其车厢内的显示屏上,会显示实时到站的时间,乘客在车内即可实时掌握车辆到达地铁站的准确时间,这个服务细节在其他公交车上还没有见过。

为了提高市民对新线路的知晓度,杭州公交集团在沿线各站点都设置了醒目的指示牌,指示牌上有线路首末班时间、换乘攻略等信息。

接下来,杭州公交集团还将推出更多的“5分钟接驳巴士”。第二批线路计划从祥园路地铁站、西溪湿地北地铁站和江陵路地铁站出发,开往周边小区,方便大城北、城西蒋村和滨江一带的市民出行,让更多市民享受到“细节到家”的公共出行服务。

“温暖1厘米”投票还有最后3天,每人每天最多投10个案例,欢迎你来参与,选出心中的“温暖Top10”。

按照“公众投票+专家评分”的形式,最终将推选出十大入选案例,载入杭州城市治理的“温暖年鉴”,成为精细化建设的标杆;并将受邀出席今年“杭州市民日”颁奖典礼,与城市管理者共话温暖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