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网络平台惊现活人被祭奠、香火排行榜?

2025-04-06

给活人建网墓、设置“香火排行榜”揽财……随着网络祭扫方式兴起,该领域审核机制缺失、诱导用户消费等问题逐渐涌现,引发社会关注。

此前,“人还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多次”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案件中,某平台未审核逝者信息真实性,导致一名在世女孩璐璐(化名)被创建祭奠纪念馆,其照片、个人信息被公开传播长达6年,累计访问量超4.3万次。

璐璐表示,网页中记载的个人信息均与她本人信息一致,且所有照片都是她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的生活照。她认为网络祭祀平台侵害其肖像权、名誉权,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该网络平台也确认这些情况属实。法院最终判决平台侵权,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另外,网络祭祀平台上还多次被曝出高价虚拟的祭品花样繁多、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祭扫者充值打榜等问题,令众多网友直呼荒唐。

网友“正义侠客”:活人被祭奠?这简直是荒唐至极!平台连基本的审核机制都没有,完全是在拿用户隐私开玩笑。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权益,还挑战了社会伦理底线。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别让网络祭祀变成敛财的工具!

网友“二万”:香火排行榜?这不就是网络祭祀版的“打榜文化”吗?虚拟祭品高价收费,诱导用户充值,完全是在消费逝者和生者的感情。这种行为不仅荒唐,还让人感到恶心。平台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网络祭奠作为传统祭扫的数字化延伸,本应成为跨越时空、寄托哀思的载体,却带来了伦理失序与权益侵害。

目前,由民政部组织起草的《网络祭祀要求》民政行业标准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26日。其中规定,网络祭祀应保证祭祀内容健康,不宣扬封建迷信,符合公序良俗,服务平台不应提供宣扬封建迷信类的虚拟祭祀物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此外还规定网络祭祀的定义、通用要求,并对网络祭祀服务人员、服务平台、服务内容等提出了要求。

来源:法治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