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诗的故事

2025-04-05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三(1)班 蔡铭

我和诗的故事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我背下了《咏鹅》,这也是我人生中学会的第一首诗。虽然不知道它的意思,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小学后,背的诗也越来越多,但和幼儿园不同,上课时老师会详细地解释诗的意思,还会跟我们讲古代诗人的故事。回家后,我也会认真完成古诗背诵的作业,同时我也喜欢上了一个节目,叫《中国诗词大会》,里面有很多背诗词很厉害的人,在一起PK古诗背诵,我看得津津有味,碰到自己会背的诗,还会兴奋地跟他们一起背诵,仿佛自己就站在台上。

这学期第三单元,我学习了不少现代诗,认识了许多现代诗人。我和同学们也学着自己写现代诗。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全班同学每人写了一首现代诗,汇编成了一本诗集。

从“鹅鹅鹅”到现代诗,我已经学会了不少诗词,诗词的魅力越来越吸引着我。如果你也喜欢诗歌,我们能不能交个朋友?

指导老师钱晓佳:

这篇《我与诗的故事》语言质朴又灵动。文章把抽象的诗情转化为具象的场景,在结尾还以诗歌作为情感联结的纽带,非常巧妙。从咿呀学语的《咏鹅》到会自己写诗,让读者能看见文字在小朋友心上开花的模样。原来诗词的种子,也可以在小朋友的心里长成会跳舞的小精灵!

竹林里的春日盛宴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第二小学三(2)班 郑安杨

周日午后,阳光像碎金般洒在大径山的竹林里。我和约好的同学一起,跟着爸爸妈妈钻进这片墨绿的迷宫。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寻宝人。

“这里有个褐色的小尖芽!”我压低声音,像发现了宝藏。我们蹲下身,爸爸握着小锄头轻轻刨开松针,露出裹着茸毛的笋尖。“小心别弄断根。”爸爸说。他像考古学家般专注,锄头在泥土里划出优美的弧线,一根胖嘟嘟的春笋便滚进妈妈手上的袋子中。妈妈举着手机拍照,笑说我们比探测器还灵。

午后的竹林成了欢乐的战场。爸爸总能从隆起的土包下挖出“笋王”,我和同学则像机灵的山雀,在落叶堆里翻找“小宝藏”。每当发现新笋,我们就击掌庆祝,惊飞几只躲在竹枝间的山雀。当夕阳给竹叶镀上金边时,竹篓里已经躺着十多根春笋,像一排裹着褐纱的胖娃娃。

傍晚厨房里飘出酱香,妈妈把春笋切成薄片铺在酱肉上。蒸汽袅袅升起时,笋香混着肉香钻进鼻腔,馋得我直咽口水。掀开锅盖的瞬间,晶莹的笋片吸饱了酱汁,在瓷盘里泛着琥珀色的光。咬一口,脆嫩的笋肉在舌尖跳舞,咸鲜中带着春日特有的清甜。

月光爬上餐桌时,我们还在回味这顿美味。也明白劳动的果实为什么特别甜——因为每一口都浸着阳光、汗水和家人的笑声啊!

指导老师陈徐平:

小作者对挖春笋的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如“爸爸握着小锄头轻轻刨开松针,露出裹着茸毛的笋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最后通过比喻将咬笋的感觉形象地描绘成“笋肉在舌尖跳舞”,生动地表现了笋的脆嫩和味道的美妙,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种美味。

本版主持 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