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断骨折怎么办?孩子头晕胸闷竟是脊柱侧弯引起? 膝关节炎尽头是换关节吗?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能否保守治疗?

八旬省级名中医潘子毅,领衔汤养元四位骨科专家与您面对面: 从老人到儿童,解决各类骨科问题,并送出120个专家号

2025-03-13

扫码预约

记者 张静

春季踏青,许多人却不良于行,老年人骨质疏松,中年人颈腰椎病,严重膝关节炎病人换了关节适应期也不短,这些患者都经受着严重的身心折磨,影响了生活。

而最活泼的少年儿童,明明还在起跑线上,许多孩子却已经脊柱侧弯。这不仅影响孩子的体态,还会影响脏腑功能,甚至生长发育受限。

本期浙医在线,与官巷口的百年老字号、华东医药旗下的汤养元名医馆一起,邀请80岁的省级名中医潘子毅,领衔四位骨科专家,包括来自中国台湾省的主任医师林思慧等,和大家聊聊老人、上班族、孩子等各个年龄段的骨伤疾病,并送出120个义诊号。

如果您正好有诊治需求,请拨打电话或扫码获取免费把脉问诊的机会,每位专家30个号源,送完即止。

浙江省名中医潘子毅80岁了腰板笔挺:

“老年人好好调理身体,不要骨质疏松”

潘子毅,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生导师、教授,原省中骨伤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教研室老主任,全国颈肩腰腿痛学会理事,中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会理事。

潘教授今年80岁,依然身材挺拔,骨密度良好。躬耕中医骨伤领域57年,潘子毅认为,中药调理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

“骨质疏松是慢性代谢疾病,60岁以上人群40%-50%会骨质疏松,易骨折。而骨折后手术难度高稳固性差。老年人摔倒后易长期卧床,引发肺栓塞、心梗、脑梗、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非常麻烦。”

另外,潘教授提醒,腰膝关节疼痛、肩关节痛、颈腰椎病等患者,约95%都不需要手术,保守治疗可以达到康复目的。

汤养元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骨质疏松李阿姨坐凳子骨折了

5个月后,一咳嗽又肋骨骨折了

李阿姨,75岁,腰背不适多年。4年前,她干家务后累了,轻轻往凳子上一坐,一阵腰痛就站不起身了。

家人连忙带她看诊。CT提示腰椎压缩性骨折,测骨密度T值-3.3,骨质疏松严重。做完微创手术,李阿姨腰背疼痛减轻,出院后每天骨头汤、钙片都吃上。不料才5个月后,李阿姨有天晚上咳嗽了几声,把肋骨咳骨折了。

短短半年两次骨折,女儿着急了,经人介绍找到了潘教授。

仔细望闻问切后,潘教授辨证她肝肾亏虚,以壮筋骨健脾胃补肾阴为原则,开出中药方。同时教她预防骨质疏松的合理饮食。

“骨头汤中钙量微乎其微,脂肪又多,没有太大益处。”潘教授让她要多喝牛奶,吃大豆虾皮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并且坚持科学运动,多晒太阳以促进吸收。

吃中药两个月后,李阿姨人舒服了,走路也蛮稳定。潘教授嘱咐她:“骨质疏松不疼痛,不代表完全康复,后续要自我保养,弯腰搬重物,一定要保持好姿势再发力。另外,每年要吃几个月补肾壮骨的中药,才能巩固预防。”

之后3年里,李阿姨定期找潘教授开中药调养,骨折再没发生过,骨密度明显回升,脸色也红润了。

“浙江省级重点科普项目”获得者王燕良:

“临床重点放在解除老年人膝关节病痛上”

王燕良,副主任中医师,上校军衔。1995年本科毕业后,他进入部队医院,在实践中摸索出了针药联动治疗骨科疾病的方法。因工作出色,几年后,他升任中医科主任。2018年转业,王燕良受聘于华东医药旗下的汤养元名医馆,继续为骨病患者解决困扰。

王医生认为膝关节病,多是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肝肾亏虚所造成。临床上运用针灸、穴位敷贴等外治法,能快速起效,加服中药则可调整体气血,避免复发。

因为创伤小、见效快,王燕良针药联动治疗膝关节的疗法,2011年被浙江省科协列入“浙江省级重点科普项目”,帮助了很多本来要换关节的病人,患者是有口皆碑。

汤养元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62岁张先生双膝关节炎,左膝先换人工关节

“右膝保住了,没想到不换关节能来去自如”

张先生,62岁,工作很忙。四五年前,他走路多了,膝盖有点痛,近两年疼痛加重,别说爬楼梯,连走路都很困难。

磁共振提示是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张先生说:“膝关节的软骨都被磨坏了,骨头和骨头顶在一起,非常痛,没法运动,必须要换关节。”

考虑左侧膝关节更严重,张先生先换了左膝关节。术后休养了几个月,左膝关节才开始恢复,但走上几百米路,就要歇一会儿。左膝人工关节不适应,右膝关节还是剧痛,行动不便,张先生心里窝着火,实在懊恼。

去年5月,张先生勉强在外地出差,无意中得知汤养元的王燕良医生,他立刻预约了号子。一到杭州,直奔汤养元。

望闻问切,结合磁共振报告,王燕良医生说:“病情不轻,但耐心治疗的话,疼痛感会先减轻,右膝暂时不要换关节,先保守治疗看看。”

张先生松了口气,每周坚持治疗三次。一个月过去,他感觉左膝关节“活络”了,走路也不太痛,信心倍增。到10月,左膝关节竟然恢复了正常功能,行走很自如。

“现在,我只偶尔去巩固下,每天一万五千步没啥问题。”张先生高兴地表示。

中国台湾省主任医师林思慧:

“脊柱侧弯不仅体态差,更会影响孩子脏腑功能,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林思慧,主任医师,来自中国台湾省。林医生在台湾行医多年,师从台湾已故针灸大家周左宇。她笑容温暖,态度温和,总能及时发现孩子背后隐藏的健康问题,孩子们喜欢喊她“林妈妈”。

当下,由于电子产品普及,少年儿童生活学习习惯改变,脊柱侧弯发病高。林医生在儿科门诊中发现,很多孩子因为内科疾病就诊,因为生长发育就诊,却常常被发现问题起源于脊柱侧弯。

林思慧提醒,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看有无驼背含胸,双侧背部是否不对称,有没有高低肩,要早发现早干预。

针对脊柱侧弯,林思慧善用柔性正骨手法进行整复,孩子接受度很高。对于中老年人的脊柱问题,则偏多使用针灸正骨手法,在调整脊柱问题同时加强气血疏导,调理体质。

汤养元坐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加夜门诊、周五下午加夜门诊、周日下午加夜门诊。

初中女生喊头晕胸闷 竟是脊柱侧弯惹的祸

小嘉,初一女生,每晚超过11点才能写完作业。半年前,小嘉开始肩膀酸痛,偶尔还会头晕,没告诉妈妈。过了两个月,她突然胸闷,难受了两天,才跟妈妈说。

心内科、胸外科、疼痛科、神经内科,辗转一圈,排除了所有器质性毛病,小嘉妈妈急得不得了,以为孩子得了什么怪毛病,怎么会查不出来?

家长群里有人推荐了林思慧医生,说她是处理孩子各类健康问题的高手。

初诊时,林医生耐心和小嘉聊天,同时不断观察孩子的体态神情。看到小嘉微微的驼背,还有高低肩,她考虑根本问题是脊柱侧弯。

请小嘉卧位躺下后,林医生从颈椎到胸椎再到腰椎,仔细查体,同时了解到孩子平常喜欢弓背哈腰,歪着身子写作业。

“小嘉妈妈,孩子脊柱侧弯很明显,歪了好几段,颈椎和胸椎小关节都紊乱了,才会头晕胸闷的。”随即,林医生以特殊的柔性正骨手法,整复孩子的脊柱侧弯。一小时后,小嘉胸闷不适消失了。

第二次复诊,小嘉说自己头晕再没犯过。

林医生说:“‘脊柱病,百病生’,孩子生长快,过程中容易脊柱侧弯,不及时纠正,不仅是体态不好的问题,更会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华佗金像奖”朱汉章再传弟子赵旭东:

“帮颈腰椎病患者摆脱疼痛是我唯一目标”

赵旭东,主治中医师,自幼爱好中医。是针刀创始人、“华佗金像奖”得主朱汉章的再传弟子。大学毕业后,赵医生专攻骨病,在治疗颈腰椎疾病上经验丰富。

赵旭东好学,心态开放,喜欢在临床中钻研和总结。他认为病不分中西,医自然也不分中西,西药好用就用西药,中药好用就用中药。如果药物不够,针灸、针刀、埋线,各种理疗方法都可以用,总之要快要有效,帮助患者摆脱疼痛是唯一目标。

赵旭东独到的观念思路,让他收获了大批粉丝,在颈腰椎病、风湿类风湿病患者群中,很受好评,有时一天要看诊50多个骨病患者。

汤养元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周六全天。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腿麻一个多月

工程车司机没法工作,急得团团转

张师傅,58岁,是名工程车司机。工作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是几个小时连着开,长年累月下来,他的腰椎间盘突出了。

2022年7月,张师傅连夜加班后,腰突症突然发作。疼痛感和麻木感从腰臀部起,沿着右腿一直往下走,连脚底板都麻了。

在家休息了几天,还是日痛夜痛,无法睡眠,他才上医院检查。磁共振一看,腰4腰5椎间盘突出,骶椎间盘突出,伴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医生建议立刻手术。

张师傅怕开刀,更怕休息时间长,丢了工作,想保守治疗。他坚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15次理疗,但事与愿违,一个多月没工作的张师傅,还是没康复,急得团团转。

车队老乡建议他到汤养元找赵旭东医生,因为老乡的腰椎间盘突出是赵医生医好的。

四诊后,赵旭东给他制订了“小针刀+针灸+喝中药”内外同治的方案。第一次治疗结束,张师傅肌肉就松解了,腰腿痛缓解不少,他激动得要马上复工。赵医生笑着劝他:“你好全了再去,这次养护好,后面不容易复发。”

休息了两天,腰腿痛没发作,张师傅怕丢饭碗,“偷偷”上班去了。等到6次治疗结束,他才敢告诉赵医生,“我都工作一个月了,情况都很好,赵医生放心,也很谢谢你,帮我保住了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