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
二(2)班 潘雨玥
我姐姐大我11岁,正在上大学一年级,她个子高高的,脸蛋圆圆的,扎着一条乌黑油亮的马尾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口头禅常是“着什么急,慢慢来”,是一个标准的“佛系少女”。
姐姐学校离家比较远,大约两周回来一次,每次回家开始都是互相问候“姐姐好”“妹妹好”,但眨眼间,两个人已经打闹在一起,脚上的拖鞋,要么给踢到沙发上,要么就是被对方藏起来。妈妈可有意见了,说我俩打打闹闹简直是“鸡飞狗跳”,谁让我属鸡她属狗呢。
姐姐是我的“老师”,会检查我的数学作业,监督我订正错题,指导我做题的思路;会告诉我各种颜色的区别,画画时用什么色彩才会让整个画面惟妙惟肖。姐姐对我的学习管理比较严格,但也经常会用零花钱给我买各种零食,哄我开心。
这就是我的姐姐,虽然时常“欺负”我,但我还是很喜欢她。
指导老师许珺:
小作者的文字,让小读者们看到了当代姐妹情的生动缩影。二年级的小朋友用“佛系少女”“鸡飞狗跳”等鲜活比喻,把年龄差11岁的姐妹情谊勾勒得妙趣横生。建议小作者下次可以尝试描写一次具体的学习指导场景,比如姐姐如何用独特方法教数学题,让温暖的故事更具画面感。
谁才是“罪犯”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
四(3)班 刘轩铭
星期一晚上,我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经过两个小时的支撑,我终于受不了了,马上跑下床呕吐起来。呕吐完刚躺在床上,又跑下床呕吐,搞得地上全是吃过的晚饭,到底谁才是“罪犯”呢?我和爸爸都十分疑惑。
第二天, 我们去了医院,让“侦探”张医生调查,经过验血,“侦探”张医生发现是可恶的细菌感染。不过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呢?
为了知道暗藏的罪魁祸首,我立刻也化身侦探,仔细回想着那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回想,我总结出三个嫌疑人,第一个是昨晚吃的番茄鸡蛋汤面,不过番茄是经过了高温杀菌的,鸡蛋也是卫生的,加入的水和调理也都是干净的,可以排除。第二个是最晚喝的饮料,它的价格这么便宜,却有这么一大杯,很有可能里面有变质的液体,而且里面要加很多水和调料,可能不是干净的。第三个是最晚吹的冷风,因为空气中有很多细菌,吹冷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细菌乘虚而入,让胃产生反应,将晚饭吐了出来。
经过我和“大侦探”张医生仔细地病理推导和详细地化验论证,最后结案认为这是一件团伙作案。首先,饮料让大量病菌偷袭我的胃,接着冷空气趁我疏忽大意时降低了我的免疫力,最后它们联合起来彻底把我的肠道打崩溃了。“大侦探”张医生告诉我:以后衣服记得穿上,不要喝那些水果奶茶了,更不要吃那些不干净的食物。我点点头,记到了心里。这个“案件”告诉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保暖,不让细菌病毒这些罪犯有可乘之机。
指导老师熊爱华:
这篇文章结构精巧,叙述角度新颖,将身体不适拟作案例侦破,通过“嫌疑人排查——证据分析——结案陈词”的刑侦框架展开,为普通的生活事件披上了推理冒险的外衣,创意灵动,充满童趣,充分展现出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通过生活化场景传递健康知识,展现了作者良好的生活细节捕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