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宫发掘后,最大的悬念就是舍利铁函的开启。打开铁函的一刹那,只见一座金涂塔巍然耸立,底部水锈斑斑,上半身则光彩照人,一如新造。 记者 周涛 摄(本报资料图片)


发掘地宫的第一个步骤,是起吊压在地宫盖板上的顶石。 图据郑嘉励所著《考古四记》
“文物站在面前,纹丝不动,只有生活在函底的无名小虫,怕是受了惊吓,慌不择路。”
记者 潘卓盈
今年春节迎来乙巳蛇年,发生在杭州的经典传说故事《白蛇传》火了。
蛇年春晚小品《借伞》,围绕《白蛇传》中“断桥借伞”的经典桥段展开,节目播出后,关于《白蛇传》的讨论热度更是居高不下,杭州的雷峰塔也随之成为热门话题。71岁的赵雅芝和61岁的叶童这对“国民级CP”再度同台,更是瞬间引发了“白蛇传说”的集体回忆杀。
杭州雷峰塔下究竟有没有白蛇?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
昨天,社交平台上#杭州雷峰塔真的有压了千年的小白#话题瞬间上了热搜。
起因是,杭州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理事、杭州市古都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丁云川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提到“其实在雷峰塔重建的时候,在地宫里挖出的铁函中,发现了一只白色的活着的虫子……压了1000年!‘蛇’字就是一个‘虫’,一个‘它’合成的,‘蛇’也可以说是‘虫’”。
很多网友留言表示,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震惊。也有网友分析:“个人觉得缺乏确凿的考古和科学依据,更像是无根据的传言。”
都市快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受访专家丁云川。他明确表示,雷峰塔下不可能有蛇,“我是春节前接受的视频采访,当时我说的是,当年地宫挖出的大铁函中,有一只小白虫,不是小白蛇!这个典故,我在我的新书《行走西湖山水间》,也明确记载了,是虫子,不是蛇”。
雷峰塔地宫发掘的铁函中
真的发现一只白色的活虫子吗
那么,在雷峰塔重建过程中,考古人员是否在地宫发掘出来的铁函中真的发现了一只白色的活着的虫子呢?
杭州雷峰塔,不仅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为供奉佛发舍利而建的珍贵遗迹,也是“白蛇传说”这一神话故事的发生地。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许,矗立于西湖南边夕照山947年的雷峰塔轰然倒塌。
雷峰塔遗址在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2000年,考古工作者为了配合西湖景区的建设,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雷峰塔开工重建之前,还有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发掘雷峰塔的地宫。这件事在当时轰动了全城。
地宫发掘工作从2001年3月11日上午9时开始,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3时,浙江电视台对地宫发掘现场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对考古发掘的每一步骤都在第一时间进行追踪报道。整整18个小时,一个被埋藏千年、承载着神秘古老王朝悠久历史的入口展示在人们面前。
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被参与雷峰塔地宫发掘的考古专家郑嘉励记录在了自己的考古发掘手记里,这篇日记后来被收录在了他的著作《考古四记》中。昨天,他接受都市快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年代久远,发掘细节已经不记得了。不过虫子可能是有的,但应该不是白色。”
在《考古四记》收录的“雷峰塔地宫发掘记”一文中,确实提到了有发现在函底的无名小虫。
我们跟随考古学家郑嘉励的文字一起来回忆一下当年的历史性时刻——
在狭小、闷气的空间里,开启铁函的工作是在晚上7点钟开始的。
我们先将库房内可有可无之物移至室外,解开铁函上的绳索,去掉铁疙瘩身上的水锈,接着赵丰先生(作者按:时任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开始清理粘在底部的丝织品。待一切就绪,准备开函。
7点42分,在曹锦炎所长的协调指挥下,黎毓馨、沈岳明、孙国平和我憋住一口气,将罩在铁函底板上的盖子垂直往上提,平移至一旁。过程很顺利,根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困难。
千呼万唤的铁函打开了,只见一座金涂塔夺目而入。
地宫早年肯定进水了,因为舍利塔底部水锈斑斑,而上半身光彩熠熠,完好如新,钱俶当年所见应该也就是这样的。真漂亮啊!
盯着宝塔发呆总不是办法,我们开始端详、清理铁函内的每个细部。文物站在面前,纹丝不动,只有生活在函底的无名小虫,怕是受了惊吓,慌不择路。
舍利塔下压着一个银盒,大概为了节省空间或是让金涂塔能够站得稳当,盒盖反扣在盒子上。起初,我们还以为是造型奇特的香炉与盘子套叠一起,直到将盖子反转过来,才恍然大悟。盒内也有一汪浑水,地宫早年进水,顿成铁案。
盒子四周环绕有一条皮质的腰带。有机质文物最难清理,赵丰花了很长时间,才算取了出来;另一边,文物保护专家也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擦拭新鲜出炉的两件银器。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宝塔、盒子面貌焕然一新,只是那盆可怜的清水成了混沌世界。
有以上几件国宝,按理说也该满足。不料腰带清理后,还叠压着一面铜镜,镜纽上还缠着丝带。丝绸文物专家赵丰反复申明不能伤害了娇贵的她,怜爱的眼神像是慈母凝视怀中的婴儿。
至此,铁函内置放的内藏金棺供养佛螺髻发的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银盒、镂孔鎏金银垫、鎏金银腰带、铜镜、铜钱、玻璃瓶、丝织品等供养品,悉数重现人间。最后,我们为所有文物摄影、录像,铁函开启圆满完成。时间,深夜11点整。我的流水账,到此为止。
2001年4月28日,地宫与铁函内出土文物在浙江省博物馆全面展览,杭州市民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参观,盛况空前。
快报详细报道雷峰塔地宫挖掘过程 专门提到铁函中发现神秘小虫
都市快报当年大篇幅连续报道过雷峰塔地宫挖掘的过程,其中有一篇文章专门提到了铁函中发现神秘小虫,原文如下:
铁函内不仅有珍贵的文物,还有两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这两个小精灵个长一寸左右,黑头黑脑的,行动灵活。
它们的出现着实让清理铁函的专家们小小地惊诧了一番,当晚 7:40,专家正式开启铁函罩,由于铁函中的蕴藏实在干系太大,所以专家们几乎都很紧张。
就在铁函罩揭开的瞬间,忽然一个不知名的小虫在铁函中爬来爬去,或许是多年不见人烟,一时见这么多张严肃的脸,立马找个角落藏了起来。
专家们一时还没太在意,又有条不紊地继续清理着铁函,当将精美的金涂塔清理出来时,又一个不知名的小虫爬了出来,随即飞快地爬走了。
据专家介绍,这两个小虫子很可能是一种善于钻洞的蜈蚣,从现场的情况看,已经在铁函中做了窝,而且似乎生活得很不错。那么,这两个小东西是后来爬进去的,还是本来就在铁函中存有虫卵孵化而来的?它们的年龄到底多大了?在如此密闭的环境里,它们又是靠什么生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