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号码被停机的一年多时间里,梁萌新不能拨打电话,登不上办公软件,连带绑定的银行卡支付也成了难题,必要时只能先用花呗。
2023年8月1日,当四川移动公司误将她的手机号判定为“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这个159开头的号码,仿佛被宣判了“死亡”。
这个手机号自她大学时期开始使用,是她唯一的电话号码。大学毕业后,梁萌新从成都来到长沙做了实习律师。
尝试线上恢复通信失败后,2023年12月,梁萌新将四川移动以侵犯通讯自由为名诉上法庭,要求四川移动公司恢复其手机通信,修改并公开对手机号的监测识别、风险等级、异常判定的规则,“移动通信企业或者行政机关不应以反诈为由,随意限制个人的通信权”。
过去一年时间里,她接连经历两审败诉。近期,她告诉记者,考虑将案件提交再审。
她表示,除了质疑四川移动停机的程序瑕疵之外,她在前期诉讼中也提出,四川移动判断手机号码是否为疑似诈骗号码时,其规则的制定不合理不透明。
但一审、二审法院均认为,根据现行法律,电信企业不承担公开反诈模型的义务,而反诈监测模型以打击犯罪为目的,本身具有保密性不宜公开。
在此前的庭审中,法院也曾建议,四川移动公司应该完善风险防范模型,最大限度减少服务瑕疵,让数据预警模型真正阻遏电信网络诈骗,维护用户财产权益。
网友纷纷表示支持维权。
k龙:哪个诈骗电话会用实名制登记的?都是虚拟号……
冰红茶-牢大:支持维权!我们单位在各个省份都有分公司,我给同事打了几个电话,就被判定为诈骗,给我停机了,跑了几趟本地的营业厅,他们说搞好了,但是实际也还是用不了。感觉落入了自证陷阱,我正常工作凭什么要证明我没有涉及诈骗?我的社保都正常缴纳的,公司也是本地的大公司,我要证明什么?这些材料都证明不了我跟诈骗没关系,那什么才能证明?
博松:坚决支持上诉!这是典型的滥用规则造成的无辜伤害,法律应该支持被误伤的受害者!
宋湘政:误伤了多少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支持电诈打击,但是必须要考虑和回应正当诉求,你是企业,我们是消费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