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精灵

2025-01-12

杭州市行知小学三(7)班 王语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今天,我们家的“夜精灵”饲养盒到了,怀着满心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发现里面竟然是萤火虫!

我和爸爸决定一起制作马灯。首先,在底座上放入蓬松湿润的泡发土,接着盖上玻璃灯罩并种上苔藓,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萤火虫放进去。为了让萤火虫能补充能量,我们还把沾了蜂蜜水的纸放到里面。最后,盖上顶部的盖子,萤火虫观察灯就大功告成啦!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萤火虫,当它们停在我的手上,我惊喜地发现,它们的身体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最神奇的是,它们的腹部有发光器。

我把萤火虫放到暗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过了几分钟,萤火虫在马灯里开始闪闪发光,那点点光芒,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看着这美丽的一幕,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这些小小的萤火虫,仿佛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神秘礼物,它们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点亮了黑暗的角落。我希望能一直守护着它们,让这份美好永远留存。

指导老师任艳玲:

读完文章,老师仿佛跟着你一同踏入了那个梦幻的萤火虫世界,满心都是欢喜与新奇!小作者用灵动的文字,将收到萤火虫、制作观察灯,再到静静观赏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描绘得趣味盎然。最打动人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萤火虫的珍视,像守护宝藏一样守护这份美好。

玩转饺子皮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三(4)班 马祺禛

新年快要到了,我们一家准备包饺子。

说到包饺子,和面可是个技术活儿。妈妈用火龙果汁、南瓜泥和牛奶和出玫红、金黄和纯白的三色面团。接着又用红色的面团裹着白色的面团,再揉成长条形状,准备包“红红火火饺”。我看到了,觉得有趣,嚷着也要试试。

包饺子,需要先把外红里白的面球按成小面饼。我先用手掌一侧按,一个“没头脑”诞生了,我“扑哧”一笑,拿给爷爷看,爷爷也说像个“没头脑”。我又用手指按压,这次红色偏向里面,好似下垂的“嘴角”,活像一个“不高兴”。妈妈瞄了一眼,说:“让你压个饺子皮儿,一本书都写出来了!”经过妈妈的指导,我用手掌心按压,一个圆圆的小面饼出现了,这就是“红红火火饺”的外衣。

压过面饼了,还不能直接包,还需要用擀面杖给它“按摩”一下。妹妹拿了一根梭子形的擀面杖,乱擀一通,饺子皮儿都粘到擀面杖上了;妈妈拿了一根长长的擀面杖,沿着饺子皮的外侧连续擀,一个圆圆的荷叶出现了;而我,拿了一根“短小精悍”的擀面杖,左擀擀,右擀擀,上擀擀,下擀擀……擀出来的全都是中间薄外边厚的饺子皮。

终于要包饺子了。爷爷好不容易撕下妹妹粘在擀面杖上的面饼,准备来个“妙手回春”,但又粘在了一起。奶奶顺利地用妈妈擀的面皮包出了一个漂亮的饺子。爷爷拿了一个我擀的“中薄边厚”饺子皮,刚放上一勺馅,只听见“扑通”一声,馅儿从皮儿中间直勾勾地掉回了馅盆里。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饺子终于下了锅,看着面目全非的饺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指导老师李一村:

小作者独特的玩转饺子皮经历真令人难忘,将新年一家人包饺子的场景用文字记录下来,细致的观察,幽默的语言,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