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能激发写作欲望 生活素材积累能让文章出彩

2025-01-12

记者 骆忆川

“我家养过芦丁鸡,小小的一只一只,虽然有点臭臭的但我很喜欢!”

“我喜欢奶牛猫,还有狸花猫,因为它还能帮丢猫的主人找猫!”

陈博君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名家导师团导师,杭州市五个一批文艺人才,西湖区作家协会主席,著有《疯狂博物馆》《神奇的眼科医院》《中国良心企业家宗庆后》等作品58部。陈博君老师也曾任中国湿地博物馆馆长8年,著有众多儿童科普文学作品,不少作品还入选过各省语文考试试题。

这次狮子写作公益课现场,他带来的《兴趣让写作出彩》分享,宛如一场大型科普知识讲座,同学们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兴致颇高,真正诠释了“兴趣才是最好的写作良方”。

“不是每个人都天生会写爱写。”陈老师表示自己一开始也对写作比较苦恼,是一篇周记让他树立了写作的自信,进而参与投稿,一步一步找到创作的动力。

陈老师建议小记者们首先要找到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对某个话题感兴趣时,就会更有动力去深入了解和探索,从而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其次,积累素材也很重要,通过生活经历,收集各种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事件、感受或想法等,都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那么,怎么将个人经历转化为独特写作素材?

许多孩子可能一开始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将身边的事物转化为写作素材,比如参观博物馆,往往是走马观花,看看这里有好玩的东西、那里有好看的标本,回去之后真正记住的知识却并不多。

因为有博物馆的工作经历,陈老师不断搜集各种有趣的动植物、湿地科普知识,平时小朋友们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感兴趣的知识点,也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融合到了自己的作品里。

陈老师还告诉大家,兴趣可以激发独特的视角和故事情节,通过兴趣引发了不同的题材和情节构思,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思路。

讲座最后,陈老师还祝愿所有的小记者能爱上写作,让写作丰富大家未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