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灵隐寺供图

杭州灵隐寺供图


浙江摄影出版社供图


扫码看《灵隐清供》 108道菜品目录
记者 余夕雯
历史上,杭州古刹林立、高僧云集、佛教兴盛,素有“东南佛国”的美称。
一道出名的,还有寺院里的美食。佛教本着护生和护心的理念提倡素食,缘起于慈悲之心,根植于因果之理,体现于清净之行。近年来,杭州灵隐寺积极举办素食比赛,推广素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素食的内涵和价值。
最近,灵隐寺精选了素斋中的108道经典菜品,集结成《灵隐清供》一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灵隐清供”指的是灵隐寺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不仅表达了寺院对清淡菜蔬的推崇,也体现了佛教清雅的饮食美学。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在序文中谈及,杭州百姓自古就与吃素颇有渊源,《梦粱录》记载:“又有专卖素食分茶,不误斋戒。”南宋林洪的著作《山家清供》也以蔬食为主,今天《灵隐清供》一书的问世,无疑为杭州乃至浙江素食文化增添了一抹色彩。
108道素食佳肴系统地将素食分为凉菜、热菜、汤类、主食、甜品、点心等六大章节,每个品类包含十几至几十道斋食。
其中“热菜”部分根据四季变换,比如春天的“春晓蚕意(倒笃菜烧蚕豆)”“禅林春晓(香椿芽炒豆腐)”“绿野仙踪(雪菜毛豆烧野笋)”,夏天的“荷塘月色(清炒西湖莲子)”“花好月圆(茄盒)”,秋天的“三生无悔(杭三鲜)”“个中三昧(素三丝)”“福禄寿喜(四喜丸子)”,冬天的“二冬圆融(炒二冬)”“八宝醍醐(八宝西红柿)”“文武双全(文武一锅烩)”等,体现了顺应时令、健康饮食的理念。
点心类中,收录了杭州人每年中秋都要排队请购的灵隐寺月饼——“流辉素月”,还有“缘聚甚深(灵隐菜包)”“梅香包容(梅干菜酥饼)”等。
每道素食所需的食材及制作步骤都在书中详尽记录,并辅以精美的图片,个别斋食章节中还插入了相关典故和知识点。
比如一道“禅林春晓(香椿芽炒豆腐)”,里面就加上了乾隆皇帝的一个小故事。相传正值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次春荒,皇帝下江南路经淮南寿春,着便服私游寿春城南,遇大雨而被困在一家小酒馆内。当时酒馆无客人,皇帝又冷又饿,要求主人弄些热汤热饭吃。这家酒馆的主人姓陈,因春荒,没什么可口饭菜,便将店中自酿米酒拿出献给客人。乾隆要求加些下酒菜,小酒馆主人只得将剩下的两块豆腐拿出,正好门前香椿冒出些嫩芽,就随手采些香椿做了一道香椿芽炒豆腐。乾隆回到宫中,对香椿芽炒豆腐念念不忘,要求御膳房做香椿芽炒豆腐这道菜。御膳房不敢违背圣旨,但无论怎样精心制作,也做不出小酒馆陈大厨的味道了。
当然,除了有趣味性强的小故事,还有不少健康养生美容类的建议藏在书中,比如讲毛豆,介绍它富含蛋白质,低脂肪,是健身减肥人群的理想食材。提到丝球菌,介绍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食两用菌菇,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E,对祛除黑色素沉淀等肌肤问题具有良好的功效。
总以为素食是寡淡的,但翻开这些素斋菜谱,并不是想象中那种清如水淡无味,看到的第一眼,就能调动起胃口。
民以食为天,素食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未必出于信仰,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挑选了6道斋食的制作步骤,各位读者不妨在家试试,做出一道灵隐寺同款鲜美素斋。(下转B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