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局到布局,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

看金华电力“硬件”与“软件”的双重加力

2024-12-21

记者 杨法礼 通讯员 胡建平 杨学君 王益旭 徐思

11月14日至17日,由于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充电机器人亮相2024青年科学家峰会,引来广泛参观者驻足。

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据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从2016年的不足0.3% 增加到2024年的约7.18%,预计2030年将增至近20%。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19.8万辆,同比增长40%。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与之相应的充电桩建设速度不及需求的新增速度,充电桩分布不均、充电速度慢、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城市到乡村,从短途到长途,如何在绿色出行的里程焦虑中破局?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切实出举措、亮实招,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推动充电技术创新迭代,持续提升用户充电体验;优化充电服务模式满足更多用户充电需求,为绿色出行“赋能续航”。

基础建设破局 织密网络解决“充电难题”

8月21日,新建的金华-义乌-东阳市域轨道交通义乌义亭站配套停车场充电站正式投运,共建有13把充电枪,预计日充电能力可达130车次。此乃金华市首座轻轨沿线充电站,标志着“停车+换乘+充电”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形成,充分整合轨道交通资源优势,不仅辐射周边小区居民,满足区域内新能源车用户的充电需求,更能以高品质交通供给,提升百姓生活工作的“幸福指数”。

电力先行展宏图,服务民生不停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积极探索不同场景下充电桩布局、建设、运营模式,重点聚焦乡村人口密集场景,优先发展县乡交通枢纽、公路沿线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旅游景区、公园停车场、综合供能站等充电场景。该公司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先后与金华市交投、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金华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等各方签署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出行和低碳生活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可靠的服务。

“充一次电可以跑400多公里,现在我们村里也有了公共充电桩,实在太方便了!”在金华市武义县溪里村充电站,车主王先生对正在检查充电设备的充电桩运维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在建站选址上,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充分开展充电热力分析,支撑充电站、桩精准布局及优化,满足不同区域差异化充电需求。游客李先生说:“开电动汽车最怕没地儿充电,有了充电桩,我们开新能源车来玩就更方便了!”

为破解热门商圈充电难题,该公司打造“街电便利充”路边快充网络,在婺城区骆家塘建成金华首个路边快充站点,充分利用路边临时车位的闲置率,为新能源车的出行提供快速补电服务。同时,该充电站集群辐射周边多个居民小区及城中村,为无条件布设充电桩的老旧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变革浪潮涌,充电发展势如虹。除了充电基础设施覆盖公共充电桩,随车私人充电桩布局布点也在加快。长期以来,老旧小区及城中村充电设施建设存在车位资源紧张、施工困难、接入容量不足等共性问题,影响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推出“统建统服”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服务的模式,采用阶梯电量分成模式,以高电量高分成,促进物业主动维持车辆秩序,形成居民、物业、运营商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能够有效提升充电设施的利用率。目前,已累计投建小区15个、充电桩129个;已签约小区13个、充电桩429个。

金华市金东区心怡家园小区属于典型老旧小区,小区无地下车位,地面公共车位均由物业统一管理,车辆先到先停,无法满足私人充电桩业务报装要求。同时业主们担心充电桩的无序安装不仅影响小区美观和通行,更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心怡家园作为金华第一批开展“统建统服”建设的老旧小区,该模式得到了物业公司和业主的充分认可,有效化解“充电桩焦虑”,和物业公司、业主共同努力,打造了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充电环境。

技术创新入局 丰富场景提升“充电体验”

创新驱动破瓶颈,变革引领启新程。随着充电网络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提出“技术赋能+柔性充电”的多元融合充电解决方案,让新能源汽车充电成为一种享受。

9月9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储能式可移动汽车智能充电机器人投入使用。在金华市金东区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内,工作人员指导市民扫描充电界面二维码并确认充电量后,智能充电机器人在收到指令后便开始运行,找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给车辆快速充电。

据悉,该机器人深度融合L4级低速无人驾驶、高精度视觉识别、高效能双向功率模块及先进储能技术,构建起包含充电转换器、智能能源车、无人驾驶底盘及补能基站在内的全链条无人化充电体系。“这款储能式可移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凭借其一键召唤、自主寻车、自动插枪、在线结算及自主补电的全方位功能,展现了极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该机器人研发者何前晓介绍道。

在实际应用中,它不仅成功攻克了充电口精准识别与定位的技术瓶颈,还通过智能调度充电时间,将太阳能、风能、峰谷时差电提前充入蓄电池,充电时通过运送多块蓄电池电源,同时为多辆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灵活机动,不受场地限制,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老旧小区充电桩容量、数量不足问题,同时为新能源车车主的假期绿色出行增添“电动力”。

面对诸多难题,创新方能破局。为最大限度利用老旧小区紧张的配电资源和有限的车位资源,解决油车占位的困扰,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创新研发的滑轨式和吸顶式移动充电机器人落地老旧小区和车流量密集的停车场。

在金华兰溪市兰花社区,小巧的充电机器人在小区停车场设立的滑轨上忙碌着。在轨道辐射范围内,一个机器人可以为多个车位服务。该充电机器人设置了红外遥感装置,可以自动识别“绿牌车”,自主将充电桩移至新能源车旁。车主通过手机扫码就可实现方便快速充电。当燃油车驶入充电车位时,机器人还会通过遥感探头识别,将车牌信息和停车时间上报至相关部门。有关部门按照城市道路停车的标准收费,引导车主规范停车。滑轨式共享充电桩使用简单安全,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新能源汽车车位紧张,充电车位经常被占位,电力配套资源不足等问题。

吸顶式移动充电机器人则更适用于室内停车场。在东阳人民医院杏林停车场,只见一个个0.1立方米左右大小像铁盒一样的充电机器人被安装在车库的梁柱上。车主简单几个步骤,就能方便快捷地为爱车充电。这种吸顶式充电机器人可实现多个车位充电共享。

迭代服务布局

新型模式增进“用户满意”

绿色出行风正劲,购车抉择心尤切。除了便捷周到的公共充电服务外,对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客户来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方便地“安一个家用充电桩”也是心头大事。

“你好,我想办理一下充电桩报装。”金华市浦江县花桥乡塘波村的陈师傅通过设立在村口电力驿站的驿电通云终端向供电公司服务人员办理申请。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致力提供优质便捷充电桩报装服务,针对农村居民充电桩报装,结合乡村电力驿站、电力便民云服务站等便民服务,帮助农村居民充电桩办电不出村,提升充电桩报装接电效率,服务乡村充电设施办电“更省时”。在该公司700多个村、社区电力便民云服务站,村民只需带上身份证,点击“驿电通”云终端连接后台运营中心办理业务。

在永康,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推出“随车行”一站式新能源汽车办电服务微网模式,通过积极对接永康市发展改革局,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商合作,实现让车主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在该模式中,车主可通过线上完成安装填报、终端审核等办电步骤,一站式便捷办理新能源汽车的各类用电服务,形成购车、装桩、接电并行推进的联网通办新模式。

服务优化不停步,关怀入微暖人心。除了报装服务更便捷,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还聚焦更多群体充电需求,打造温馨周到的“电力充电驿站”。干净明亮的大厅、整洁舒适的沙发、冷暖适宜的温度……这是金华市首家由乡村供电营业厅改造的“电力充电驿站”内的场景。磐安新渥供电所营业厅经过改造升级后焕然一新,除了基本的座椅设施外,热水、雨伞、急救箱、充电器、老花镜、意见簿等设施应有尽有,所有设施面向广大群众免费提供。

时代浪潮推新举,能源变革惠乡村。近年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积极为乡村地区探索更经济、更绿色的充电站建站模式。结合未来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以村网共建模式在乡村地区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示范场景。这种将光伏发电、储能、汽车充电集成一体的新型建站方式,在满足充电需求的同时,还给村集体带来了经济收益。在义乌李祖村,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建设义乌市首座未来乡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实现李祖村公共充电桩从无到有,同时还有经济收益的回报,光伏发电可100%消纳。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向前,接下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以奋进为笔,笃行为墨,倾心勾勒出一幅便捷安全、温暖贴心的充电服务长卷,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消弭充电之愁,助其一路畅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