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大学出版社2日在网站公布今年评选出的年度词为“脑腐”,定义为“一个人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因过度消费“某种无价值或不具挑战性的物质(尤指网络内容)”所致。
牛津大学出版社专家发现,2023年至2024年期间,“脑腐”一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230%。他们认为,这个词的高频使用反映了人们对于大量摄入低质量网络内容,尤其是社交媒体内容所产生影响的担忧。
“脑腐(brain rot)”一词,美国作家亨利·梭罗在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湖》中用过。他写道:
While England endeavours to cure the potato rot, will not any endeavour to cure the brain-rot,which prevails so much more widely and fatally?(英国人努力预防土豆腐烂,难道就不去努力诊治那更流行更危险的大脑腐烂?)
如今“脑腐”一词先是被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使用,后来被广泛用于描述出现于社交媒体等媒介的低质量、低价值内容的现象及其影响。牛津大学教授、心理学家安德鲁·普日贝尔斯基说,这一词语正是“我们所生活时代的症状”,描述了人们对网络世界的不满、对社交媒体的焦虑,虽然“没有证据显示存在脑子腐烂这回事儿”。
牛津大学出版社语言部负责人卡斯珀·格拉思沃尔说,回顾过去20年的牛津年度词,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虚拟世界的生活如何演变,互联网文化如何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