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舞剑,吟诗作对、抚琴吟唱就是一天 创办全国第一家古琴馆

传奇女琴家徐晓英

2024-12-03

徐晓英

徐晓英独奏专辑《浙音雅韵》

家传古琴聊以自娱(宋)

徐晓英拜师时徐元白先生所赠亲斫琴

霞影琴馆里的古琴 记者 陈中秋 摄

记者 潘卓盈

杭州桃花河畔,有栋“安吉路38号”的小楼,终日古琴声悠扬。

安吉路一带的老人,对小楼里“琴多得不得了,学琴的人来来往往,排成长龙”的热闹场面记忆犹新。

几十年前,这里住了一位传奇女琴师徐晓英,正是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古琴馆“霞影琴馆”。

身形瘦削、爱穿旗袍、爱喝茶,练琴、读诗,头发花白的徐晓英,在邻居的记忆里,一直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早晨起来舞剑,然后吟诗作对、抚琴吟唱就是一天,像极了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世外高人。

这位传奇女琴师与浙派古琴有着怎样的渊源与故事?

浙派古琴崛起于南宋。南宋建都临安,众多文人琴家会聚于此,他们师徒相承,琴曲世代留存,琴谱的传承也更具系统性。因此,在南宋,形成了第一个成体系的古琴流派——“浙派”。

2024年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21年。其中,古琴艺术(浙派)于2008年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古琴艺术(浙派)的项目保护单位,多年来一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古琴艺术(浙派)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这些年,古琴艺术(浙派)通过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的推进,变得空前繁荣,但浙派古琴,真正的流传脉络是怎么样的,现在还有哪些浙派古琴艺术家活跃在民间?

为纪念古琴艺术申遗成功21周年,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都市快报推出“浙派古琴”Discovery文化溯源专题,带我们走近源远流长的浙派古琴艺术。

琴筝双杰 被人戏称为“双枪老太婆”

隐在杭城闹市区的安吉路,民国时,这一带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当年的环城西路相当于西城墙,城墙外有一条桃花港河,也就是今天的桃花河。在清代诗人王洪笔下,桃花河与一路之隔的西湖美景相映成趣,“弱水与桃源,有路从教去,不见西湖柳万丝,满地飞风絮。”民国时期,安吉路、昌化路上,大批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在此结庐而居,只是随着城市更迭,当年的很多小楼已经不复存在。

安吉路38号,就是徐晓英的住处。

徐晓英是浙江省内最早举办琴筝培训班的老师,不仅古琴弹得极佳,古筝教学也是育人无数。因其琴、筝双杰,晚年被人戏称为“双枪老太婆”,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可谓真正的“桃李满天下”。

慕名上门求教,拜在徐晓英门下的数千名弟子中,有耄耋老人,也有垂髫童子,既有高校博士生、教师,也有退休女工、军人,还有僧尼等,五花八门。甚至不少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全球各地的古琴爱好者,慕名追到杭州。

2016年8月,79岁的徐晓英去世。在两个女儿章怡青、章怡雯的记忆里,那个夏天,花圈从家门口开始,一直排满了整个弄堂。

徐晓英去世后,章怡青、章怡雯接过了母亲的衣钵,成了“霞影琴馆”新的掌门人,继续传承和发扬浙派古琴艺术。

11月24日,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霞影琴馆迎来了二十三周年馆庆音乐会。每年这个时候,是古琴人的盛大聚会,也是霞影弟子云集杭州,致敬和悼念创始人徐晓英的日子。这一天,“浙派古琴艺术馆”也同时在霞影琴馆成立。在这个“浙派古琴艺术馆”中,你不仅能了解古琴与浙派古琴艺术,还能欣赏到徐晓英生前的各类珍藏,走近源远流长的浙派古琴艺术。

为什么是她,能创办全国首家古琴馆“霞影”?这还得从有杭州文坛“三老”之称、徐晓英的父亲,也就是章怡青、章怡雯的外公徐映璞讲起。

父亲是杭州文坛“三老”之一 和众名家发起“西湖月会”

自号“清平山人”的杭州文史学家徐映璞,是徐晓英的父亲。可以说,正是在交友广泛的父亲人脉圈指引和耳濡目染的古诗文家学下,徐晓英才成长为浙派古琴一代传人。

徐映璞是衢州人,八岁就读完四书五经,年少成名。1912年,他被浙江南浔水师统领王济成聘为家庭教师。1913年7月他又来到杭州,在张景星、徐泰来等名门鸿儒家做家庭教师。抗战期间,徐映璞回到老家衢州,先后任《抗敌导报》主编、《抗卫旬刊》主编,同时在当地开了一家“青霞书局”。这是一家书店,也是一座远近闻名的私人藏书楼,像鲁迅、朱德都曾慕名前往参观过。

抗战胜利后,应浙江通志馆馆长余绍宋的邀请,徐映璞赴杭出任浙江通志馆历史编纂,从此定居杭州,潜心治学,著书自娱,以诗会友。他晚年受聘于浙江文史馆,创作了大量史学著作,如《两浙史事丛稿》《吴越编年》《浙江大事记》《清平诗课》《杭州山水寺院名胜志》等。

可以说,徐映璞是当时地方史志界的“活字典”,20世纪50年代被推为杭州文坛“三老”之一,因此在杭州文化圈,也结交了大量名人好友。

古琴史上著名的“西湖月会”,徐映璞也是发起人之一。70多年前,徐元白与马一浮、张宗祥、张大千、徐映璞、吕佛庭、蒋苏庵、梁在平等好友一拍即合,在西湖边定期搞起了雅集。于是,这群好友弹琴作诗的私人聚会,就有了个雅号叫“西湖月会”。那时候,参加西湖月会的,约定每人带上酒一壶,菜一碟,所以又叫“蝴蝶会”(“壶碟会”的谐音)。

下转A08-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