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剧”老师

2024-11-30

杭州市青蓝小学五(1)班 许一

我们班有一位特别的老师,她又高又瘦,经常把头发在脑后梳成一个小辫子,额头右侧留一小撮儿刘海。她如同一位京剧演员,可以分饰多个角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入了戏”,喜欢上了她的英语课堂。她就是我的“京剧”老师——徐老师。

在英语课堂上,徐老师是“净角”。这时的徐老师虽然没有包青天的黑脸,却也格外严谨认真。只要在课堂里响起了:“来,你重复一遍我刚刚讲过的知识点!”唉!肯定又有七八个“倒霉”的淘气鬼被徐老师捉起来了。有同学在桌子底下玩小玩具或做小动作,徐老师就会说:“你这个小玩具是要送给我的吗?那我先收下,等家长会的时候转送给你妈妈吧!”她还会时不时走“台步”去查笔记。记了笔记的同学“平安无事”,没记的,就要被迫接受徐老师的三连问了。

在下课以后徐老师扮的是“丑角”。不用扮丑画“三花脸”也能自带喜剧效果。沉稳严肃的唱腔转换成了诙谐风趣的调调,变着花样逗我们开心。比如有一次我们的课程任务提前完成了。她把她的黑历史和小时候干过的滑稽事儿给我们讲了个遍……原来我们小时候偷偷干的傻事儿,老师小时候也通通干过呀!

这就是我们班的“京剧”老师,不管她以哪种扮相出现,我都是她的忠实听众,是她的小戏迷!

指导老师唐建英:

小作者独辟蹊径,将老师比作一位京剧演员,从“净角”“丑角”两个角度切入来描写事例,人物的言行举止、微妙情绪变化等细节都描写到位。将一个幽默风趣、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我家的“机灵鬼”

杭州市长青小学四(3)班 陈昱安

我的弟弟是一个“机灵鬼”,因为他会用各种方法来“骗”取我手上的东西。

弟弟的名字叫乐乐,今年三岁了,长着一双蓝莓般可爱的眼睛,一头乌黑的头发,小小的耳朵和瘦瘦的身体,年龄虽小,但“骗”东西的技术可不一般。

炎热的夏天来了,我打完羽毛球回家,热得满头大汗,打开冰箱,里边正好有我需要的冰棍,咬一口,炎热瞬时就散去了。

突然,我感觉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趴在我的腿上,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乐乐的头,两只小眼睛盯着我手里的冰棍,口水不住地往下流,我心想:“糟了!”“我要吃,给我吃一口!”弟弟叫着。这可怎么办?我马上打电话向妈妈请示,电话一接通,乐乐就对着电话说:“妈妈,我要吃冰棍!”妈妈说:“你还小,不能吃。”见状,乐乐就说,我不小了,我都三岁了,都快上幼儿园了。妈妈说:“可你还不能吃冰棍啊!”乐乐又软磨硬泡了几分钟,结果妈妈禁不住他的央求,只好同意给他吃一口。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把弟弟的饭放在餐椅上,说:“你长大了,该自己吃饭了,大人不喂了。”乐乐一听,不干了,说:“我还小着呢!我连幼儿园都没上呢!”“可你今天吃冰棍的时候不是说自己长大了吗?”妈妈问他。“吃冰棍的时候是长大了,自己吃饭还要再长大点才可以。”乐乐一本正经地乱说。我们全家都哈哈大笑。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弟弟是我们家的“机灵鬼”,也是我们家的“开心果”。

指导老师王琪:

这篇习作,巧妙地抓住“长大了”和“我还小”来描写弟弟的聪明与调皮,通过对比,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天性。在人物描写方面,除了抓语言,还结合外貌、神态描写,写得很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