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记者 优秀作品选登

2024-11-10

爱心面条

杭州市大关小学教育集团(之江校区)三(2)班 包妍希

昨天晚上妈妈身体不舒服,今天一大早趁妈妈还在熟睡中,我就悄悄地起床准备做早饭给妈妈吃,想给她一个惊喜。我想了想妈妈爱吃青菜面,那就做青菜面吧!

我精心准备了香肠、胡萝卜、青菜,把胡萝卜和香肠切成片,把青菜洗干净切成段,在锅里加入油,加热后把准备好的食材放入锅中翻炒。只听到“刺啦”的响声,油在锅中四溅,食材在油中翻滚,我仿佛看到它们在跳跃着开心地向我微笑。把炒好的青菜、香肠、胡萝卜先盛起来,接着在锅中倒入水,烧开了,再下入面条, 不一会面条就变软了,慢慢浮出沸腾的水面。这时我把炒好的青菜、香肠、胡萝卜一起放入锅中,加入味极鲜增加鲜味,一锅香喷喷的面条就做好了。

当我把面条端到妈妈面前的时候,我都看到妈妈眼中激动的泪花了。那一刻,我别提心里有多满足了!

指导老师舒霞:

作者通过对面条制作过程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爱和对制作过程的享受,情感表达真挚。文中对准备食材、翻炒、煮沸等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使用了形象的语言,如“仿佛看到它们在跳跃着开心地向我微笑”,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我把乌云变彩虹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六(2)班 黄芊雨

窗外的大雨倾盆落下,哗啦哗啦地落下惹人心烦,街上零零散散地走过几个行色匆匆的路人。窗内的我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望着一字未动的作业,闻着闷热的空气,内心没来由地一阵烦闷。大手一挥,桌上的书本便掉落在地上,躺在床上,想着这几天的一切不美好,觉得心情一点都不美丽。

突然,“吱呀”一声,妈妈推开了门,端着一杯热可可走了进来:“都说在不愉快时甜食可以改变心情,要不要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热可可呀?还有外婆刚刚打电话来了,说他们很想我们,妈妈先走了,收拾一下,等会儿给外婆回个视频。”

看着桌上冒着热气的热可可,压抑已久的情绪爆发了出来,泪水从眼眶中滑落,起身将散落的书本捡起放好,拿起手机给外婆打了个视频,铃声响了几下,外婆亲切和蔼的面庞就在我眼前出现,外婆笑得眼睛弯弯:“哎呀,芊雨怎么哭了呢?外婆好想你哦,你看,外婆给你养了这么多只大母鸡,都留着过年回来给你吃!”

看着外婆和蔼的面庞,听着表弟表妹甜甜地叫“姐姐”与外婆的叮嘱,突然觉得窗外的大雨变得生动起来,桌子上的作业也都会了。

听着雨精灵的伴奏,我把乌云变彩虹,我把烦闷变愉快。

指导老师胡萃:

这篇文章行文流畅,语言生动传神。心情低落时的雨让人心烦,被外婆安慰后的雨生动活泼,情景交融,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植物园秋天寻宝记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三(14)班 赵瑾瑜

这个秋天的周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我们的自然老师——春天老师要带我们去寻找植物园王国的秋天啦!

我们来到植物园王国中四处寻找,不错过一个边边角角。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一粒会飞的种子,春天老师告诉我们,那是枫树的孩子。它似一只只翩翩的蝴蝶,飞满秋天的画卷。

我们走在落叶地毯上,落叶们好似一支交响乐团,齐刷刷地奏响秋天的乐章,迎接秋天的凉爽。我们就在这交响乐中寻找到了一片近乎“透明”的叶子,又忙不迭地去问春天老师。春天老师说:“这是一片被大自然氧化过的叶子。”“哇,原来大自然这么厉害呀。”我在心中感叹。

春天老师还让我们找像泡泡糖一样可以用来吹的果子。“它是树胶,却又不是树胶。”当我听到春天老师这句话时,大脑中立刻恍然大悟:肯定是无患子!后来我找到了一颗颗圆溜溜、黏糊糊的无患子,把它们放入水中,鼓起腮帮一吹,果然泡泡噗噜噜地就爬满了整个杯口。

充满乐趣的活动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踏寻完秋天的足迹,我不禁想:原来,大自然有这么多秋天的宝物呀!

指导老师王镒斐:

这篇寻宝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在杭州植物园的秋日探索之旅。小作者细腻地捕捉了秋天独有的韵味,从飞舞的枫树种子到透明的氧化叶,再到能吹泡泡的无患子,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探索的惊喜与自然的奇妙。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片斑斓的秋色之中,是一篇充满童趣与诗意的作品。

不能乱碰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三(3)班 陈沛庭

今天,我又一次怀着开心的心情上车,因为我又一次去研学啦!

我们来到目的地,我像风一样跑过去。

研学开始了,我们看到了好多植物,数不胜数。夹竹桃长得很好看,绿绿的,叶子还往上翘,但它有毒。还有南天竹这种植物的果实看上去人畜无害,红红的,实际上,这家伙也跟夹竹桃一样有毒,摸一摸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吃。

我们还认识了一些小动物,其中福寿螺的名字虽然听着吉祥,但如果谁吃了它就不福不寿了,后果很严重!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蟾蜍,俗称“癞蛤蟆”,它在地上一蹦一跳,还分泌着恐怖的蟾酥,却是可以入药的呢。

这次研学,我知道了很多自然知识,还有一句话送给大家:“不管你有多好奇,野外的东西不能随意乱碰。”

指导老师徐亦晗:

小作者观察细致,按照先植物后动物的顺序描写自己在消防公园的所见所闻,结构清晰,语言准确,体现了小作者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受。

梦回西湖

杭州市澎汇小学五(3)班 龚芊语

定格,播放,此事难忘——

梦回西湖,来到南宋。

晨雾缭绕,夕阳映照,西湖水承载着云的倒影、天光的变幻。平静如镜时,水面的倒影让周围的景致变得梦幻,让人浮想联翩。船上,仿佛见到了苏小小乘着画舫拂面而来,似乎是李白眼中的少年之美,青葱立于断桥边。那些西湖的美景,如画卷一般,被历史浓墨重彩地勾画在东方文化中,让人在湖光山色中陶醉,感受到这片土地独一无二的魅力。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我听到了南宋诗人林升的吟诵,我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关怀。他此时多希望这些歌舞及时“休”啊!看着诗人林升,我感到悲伤又无奈。

我又遇见了南宋画家李嵩。他的《西湖图》,以水墨画绘制西湖全景,画中心突出明镜湖水,周围群山环绕,雷峰塔、孤山、双峰插云、断桥诸名胜古迹隐约现于迷雾之中。西湖美景,在他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晕染成了一幅幅画卷。全图工笔和写意并用,墨色清淡,充分发挥渲染功能,使湖上晨光晓雾和旖旎春光跃然纸上。人们饱览天下美景,唯独西湖让他们这般迷恋。

步入这一幕如同散文诗般的杭州,用“清妥”二字来形容它,实在是恰到好处。那诗的韵律、文的情感、风的清新、水的宁静,都在西湖的明镜中映射出别样的光华。

时光啊,请你在流转中稍作歇息,纵使不能永恒定格,也请将我这短暂的憧憬和追忆装裱于这令人醉心的西湖畔,让我在回忆里沐浴着这段静好时光。

指导老师魏丹凤:

杭州之美,西湖占一半;西湖之美,南宋尤为明显。宋代西湖不仅因为其自然风光吸引游客,还因为文人墨客的渲染而让人流连忘返。小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西湖,让人沉醉于宋代西湖无法自拔。

荷塘中的传承

杭州市天长小学六(2)班 范钰瑞

荷塘中,常常有人夸赞荷叶繁茂、荷花清雅,然而,在繁华的荷花、荷叶下,有一个鲜少被人提起却又同样重要的小角色——莲蓬。

莲蓬,如一个点缀在荷塘中生活着,却也是寒风中唯一可以证明和传承这片繁华的事物。

当蝉在树林中欢唱,荷塘就冒出了荷叶与荷花。它们迎着清风欢快摇曳,荷花中的莲蓬也悄悄探头。此时的莲蓬还只有小孩掌心大,嫩嫩的奶黄与点点的“莲子”无不证明它还只是一个新的脆弱生命。它衬托着荷花美丽的同时也努力吮吸着荷叶带来的养分。不过几日,荷花的花瓣与雌蕊缓缓脱落,莲蓬随即露了出来。此时的莲蓬已经成熟,它傲然挺立于花叶中,仍不懈汲取着养分,养育着怀中的莲子。现在的它已有了优美的姿态,似是倒过来了的采莲女的裙子,为炎炎夏日带来了少女的欢声笑语。采下一支莲蓬,轻轻扒开,刺啦一声,如撕开了一段锦。取出一颗莲子,剥开黄绿色的外皮,露出被“薄纱”包裹的肉,撕开“薄纱”,乳白色的果肉展露在面前。掰开肉,茶芽般的莲心彰显着勃勃生机,令人感到一股清凉。将白嫩的肉放入口中,一股清甜在舌尖绽开,不似糖果浓厚的甜,也不似葡萄酸酸的甜,似一股清风掠过,清清淡淡还有些凉。缓解了浑身的疲乏。

可即便它好看、美味,在夏末的荷塘中,仍无人问津。不过,它并不在意,只是做着自己的工作——培育后代。

当秋天来临,荷花谢了,荷叶枯了,人们终于注意到了枯荷中昂首挺胸的莲蓬,尽管它已不复往日鲜嫩的绿,可一身傲骨与肩负的责任,使它依然挺立于水中。终于,秋日的霜雪压弯了它,但它的使命已完成。落下的莲子静静躺在湿泥上,等待春日来临,传承这片荷塘曾经的风景……

指导老师荊培:

莲蓬,虽无荷花般清幽动人,但一代又一代荷花全靠它传承。你只消用心体会,便会读懂它洗尽繁华后的风骨,这才是生命传承的真谛。小姑娘恭喜你,透过繁华看到了传承的本质!

本版主持 骆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