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出汗、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心悸……这叫“汗证”

中医认为出汗过多会伤津耗气 可适当用“五参散”补点“气”

2024-08-24

鲁丽 主任中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已有30余年,以中医内科为专长,善用中医药治疗失眠、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肾病,糖尿病,消化道及泌尿系统结石,内科疑难杂症等。 坐诊时间 咏芝元国医馆(体育场路馆):每周三全天; 方回春堂城西馆:每周二、周四、周五、周六全天。

通讯员 亦宣 记者 秦锋

炎炎夏日,出汗是很常见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出汗都是生理性的,有些特殊的出汗现象,如自汗、盗汗,就需要格外留意。

69岁的顾大伯,有一个持续10多年的问题,就是出汗特别多。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会无缘无故地出很多汗。

“特别是冬天,明明很冷,但一觉醒来,身上还是湿漉漉的,得赶紧换身衣服才行,不然这滋味,哎……”顾大伯眉头紧锁,显然这出汗的烦恼已深深影响了他的生活。

顾大伯也找过不少中医调理过,但效果都不明显。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都市快报咏芝元国医馆的鲁丽主任中医师。

鲁主任仔细察看了顾大伯的舌象脉象——舌红而少苔,脉象细弱无力。询问后,了解到他还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认为大伯的“汗证”主要是由气阴两虚引起的。

鲁主任说,汗证是以汗外泄失常为症状的一类疾病,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分为自汗和盗汗。如果白天容易出汗,特别是稍微活动一下就出很多汗,称为自汗。而如果在睡觉的时候出汗,醒来后就不再出汗了,称为盗汗。

顾大伯则两者皆有。他因为患糖尿病10多年,导致气阴两虚,体内阴阳失去平衡,汗液就容易失控。气虚不固所以自汗,阴虚内热而盗汗,再加上他脾胃虚弱,运化失调而导致大便不成形,神疲乏力;同时,因为气阴两虚,阳不入阴,所以晚上睡眠也不佳。

针对顾大伯的情况,鲁主任开了一个方子,以“六味地黄丸”合“玉屏风散”为基础进行加减。“六味地黄丸”主要是滋阴补肾的,适合大伯阴虚的情况;“玉屏风散”则能益气固表,减少出汗。两者结合,可以很好地改善大伯目前的症状。

吃了15剂中药后,顾大伯的情况逐渐好转,出汗量明显减少。又服用14剂中药后,他出汗过多的问题基本解决,口干口渴、神疲乏力、大便不成形以及睡眠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中医认为,汗液也是人体津液的组成部分,出汗过多会伤津耗气,鲁主任建议,如果出汗过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日常可以适当用“五参散”补点“气”。有需要的读者也可以找鲁丽主任中医师开方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