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发挥想象力 开启神奇的探险之旅
杭州市临平区光华外国语学校马青老师
(一级教师,区师德优秀教师)
《神奇的探险之旅》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思维的火花”单元的习作内容。它要求学生借助提示,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合理、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写一篇有关探险过程的习作。这是学生写探险故事的初体验,重在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并体现一定的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发挥想象力,将探险过程写清楚、写得惊险刺激呢?
第1步:探险计划巧构思
探险,需要勇敢的精神,但更需要智慧的头脑和精心的准备,因此周密的计划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你想去哪里探险?和谁一起去?带哪些装备?
选定了探险地点往往就决定了会遇到什么危险;根据探险地选择合适的装备会帮助你在危险处绝处逢生;专业人士可以为探险保驾护航,而同龄人会为探险增加趣味。
第2步:险情求生现思维
在创作探险故事时,让情节一波三折才会增加故事的可读性!也就是要让主人公经历遇险——化险——再遇险——再化险的过程。我们可以结合探险地的特点设置连环险、险中险等,将惊险刺激的感受逐步加深。
而求生方法的设计要体现思维过程,可以从单元课文中获得启发,即遇到问题、分析情况、选择方法、解决问题。要发挥团队成员的特点、装备的作用,以心理描写展开,能够达到逻辑自洽。
第3步:多种方法写具体
制订了计划,确定了探险的情节,那么怎么让探险的过程既具体又神奇呢?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来写遇到的险情,比如“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一股咸湿的血腥气息向我袭来”,这样的描写会让读者感觉置身于险情之中,对情节发展产生无限好奇。也可以描写心情,随着探险的进行,紧张、害怕、惊恐、绝望的心情也会随之而来,而成功脱险后必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轻松。心情的变化会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探险时惊心动魄的情境,通过动作(如“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屏住了呼吸”)、神态(如“瞪大了眼睛”)、内心独白、身体感受(“脚下发软,额头凉飕飕的,身上的衣服也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来呈现,也可以描写环境,突出心情的变化,显示故事情节的波折。
希望以上方法能给你带来启发,让我们在创作中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想象的乐趣,用笔写下一个个精彩的探险故事吧!
六年级
“作文烹饪秘籍”在手,写出宝藏作文
杭州市长青小学陈芷珺老师
(二级教师,拱墅区新锐班主任 )
同学们,小学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你准备好了吗?素材便是那精选的食材,构思即为匠心独具的菜谱,而文采就如同画龙点睛的调味料。作为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你渴望烹饪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吗?想准备一道“拿手好菜”艳惊四座?那就跟我学学这几道“作文烹饪秘籍”吧!
明确要求,把握“菜单”细节
首先,要明确“食客”的口味,答案尽在作文命题当中。仔细“品尝”作文题目,从题干中找到关键信息,确保你的“菜品”符合“菜单”的要求,别弄错了方向。
积累素材,备好新鲜“食材”
生活经历是一筐让人食指大动的“海鲜”,为你的文章增添了浓郁的“色香味”。第一次在家务活中大展身手,和伙伴们一起参加研学活动的宝贵经历,或是那个雨天与同窗共撑一把伞的温馨瞬间,这些具体的事例都是你作文中的“高级食材”。阅读积累是你珍藏已久的“干货”,课本和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就是你的制胜法宝,需要时可以随时取出,为作文增添风味。
构思列点,确定“烹饪步骤”
在动笔前,先构思好“烹饪步骤”,也就是列出要点。明确中心思想,围绕它展开作文,确保你的“菜品”制作有条不紊。
写法加持,撒上“魔法调料”
运用修辞手法,抓住细节描写,就像给菜品撒上魔法粉,让其瞬间变得光彩照人。试着用生动的比喻让描述更加栩栩如生,用拟人的手法让无生命的事物也充满灵性。这样,你的作文更能让读者垂涎欲滴。
审阅修改,进行“品质检查”
考场写作,务必要把握时间。作文完成后,要抓住剩下的时间进行“品质检查”。仔细审阅,找出错别字、语病等“杂质”,另外,考场作文的卷面整洁和字迹工整也是得分的重要因素。注意书写规范,避免涂改和错别字,确保你的“菜品”纯净无瑕,让你的作文在视觉上更加美观。
在期末总复习期间,通过不断模拟练习,邀请老师和同学试吃你的“作文菜品”。每次练习后,根据“食客”的反馈进行调整,让你的“菜品”更加完美。同学们,写作就像烹饪,需要用心去做。参考这些“烹饪秘籍”去实践,相信你能在毕业考试中做出高分作文的“美味佳肴”!加油,期待你的佳作!
七年级
简明如话为佳文
浙江省杭州第十中学龚菲老师
(二级教师)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也提出语言简明的作文要求。可见,“简明”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标准。
简明,包含两点要求。一是简要,即用语精练。我们看例句:“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独自伫立在余晖之中。”“夕阳西下的黄昏”与“余晖”“一个人”与“独自”语义皆重复,“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语言啰嗦,应凝练表述。二是明白,即表意明确。上句中“站在家门口”和“伫立在余晖之中”语义不明,读时会有“究竟站在哪里?”的疑惑。整合问题,修改句子,改为:“我独自伫立在余晖中。”这样读起来无一字赘余,简洁合理。那我们如何做到“语言简明”?
围绕中心,剔枝除节。例如《带上她的眼睛》开篇“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首句开宗明义,直接向读者交代要带上一双眼睛去度假这一中心事件,语言简明扼要。至于“我是什么工作?”“为什么主任要我带一双眼睛去度假?”等问题在后文阅读中会逐渐揭晓答案,不必在此赘述。而“主任是谁?”分散了叙事主题,是无用枝节,果断不提一字。此句开篇既做到了紧扣中心,又以精练如话的语言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值得学习。
揣摩用语,意蕴深厚。在没有特殊表达需要时,语句重复、词语堆砌都会给人烦琐且无用之感。相反,学会“有意地重复”,会收获言简意丰的效果。在《散步》中,莫怀戚多次有意重复,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重复“我的”,意在强调“我”在家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责任担当意识的体现。作文追求自然的简明,删与增是为契合表达的需要,让文章意蕴深厚。
试念试听,修改锤炼。叶圣陶先生主张写完文章后,自己试念试听,不像话,坚决改。重复啰嗦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要么赶紧删去,要么将意蕴藏于精练表达中。要想写出简洁明了的文章,我们应该不断修改、锤炼。
简明如话为佳文,作文语言努力做到:念,顺口;听,悦耳;思,有味。
本版主持 钱慧 林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