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瓞安 副主任中医师 从医50余年,自幼跟随父亲张硕甫先生(江南名医,也是杭州市中医院创始人)学医,是杭州城里有名的脾胃病专家,同时对中风后遗症、高血压、心脏病、脑栓塞、糖尿病等的治疗也有着独特见解。 坐诊时间 都市快报国医馆:每周二上午、周六上午
口述 张瓞安 记录 倪欢欢 记者 秦锋
立夏后天气渐热,又湿又闷,不少人会出现胃口减退、腹胀、反酸、乏力、口苦口臭、下肢水肿、大便干结或稀沱等情况。这些都是脾胃湿重的表现,本身就有脾胃疾病的人,再遇上湿邪,脾胃运化功能会更差。如果出现脾胃问题,不要拖,一定要尽早调理。
有个30多岁的病人,是一家公司的平面设计师,1.6米不到的身高,体重却超过了140斤。近一年,她总感到头昏脑涨,浑身无力,工作也提不起精神,胃口突然变差了,吃一点点就饱,有时甚至一整天都吃不下饭。天气一热,四肢就浮肿,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很难受。肠镜和胃镜检查显示均无异常,乏力、没胃口的问题却依然存在,精神压力很大。
她舌苔白腻,脉细无力,典型的脾虚湿困。她久坐不动又喜食甜腻,不良习惯导致脾胃功能偏弱。另一方面,中医认为“肥人多湿”,脾又怕湿,湿困于脾,脾的运化功能受阻,又进一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就出现了胃口差。当内湿加重,湿滞关节则四肢承重难举,倦怠身重;湿困于头,清阳不升,则头重而昏。
针对病人情况,我建议她分两步治疗——
第一步化湿,采用芳香类中药材,如藿香、佩兰、砂仁、半夏、川朴等醒脾化湿;
第二步健脾,主要是补气、巩固疗效。先标后本,用中药慢慢调理脾胃。
经过两个月的中药调理,病人胃口开了不少,精神也好转了。我嘱咐她少吃甜食冷饮,多运动,保持良好作息习惯。
还有位20多岁的小伙子,他也是胃口不好,尤其早上,刚吃两三口就恶心、反酸,还有明显的口臭。他的工作需要经常跟客户打交道,每次约客户见面,他都要用漱口水漱几遍嘴,再嚼几颗口香糖,聊天的时候也不好意思靠客户太近,这让他很苦恼。
他也是属于典型的脾胃湿重,给他先化湿后健脾,喝了一个星期的中药,口臭基本消除,胃口也好了很多。
夏天是湿气加重的季节,同时也是祛除湿气最好的季节。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调治脾胃病,不仅兼顾脾胃和阳气,还要因人因时,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综合时节、天气来考虑治疗手段。
这段时间,各种新鲜水果上市,湿气重的人,切勿贪食,要控制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最好在常温环境下放一段时间再吃。
从中医上来说,甜的东西是“聚湿”的,水果吃多了,体内的湿气可能也会加重,再加上生冷,对脾胃的刺激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