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件“镇馆之宝”组团展出 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明代马面裙

杭城博物馆,好看又好玩

2024-05-18

二叠纪菊石化石群组 李家乡村化石馆藏

瘤牛陶像 巴基斯坦

记者 余夕雯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现有博物馆224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4家、非国有博物馆33家,乡村(社区)博物馆140家。杭州的各大博物馆作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丰富的文物藏品向世人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这些博物馆自然少不了重磅展览和丰富活动,我们推荐其中几场特别值得一看的,千万别错过。

杭州博物馆

“镇馆之宝”组团参展

每一座博物馆都有属于自己的“镇馆之宝”。2024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依托“杭城迹忆”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共有230个博物馆的309件/套藏品参与评选,最终按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三大类,评选出市级“镇馆之宝”共66件/套,以及“镇馆之宝”入围藏品164件/套。

此次特展“镇馆之宝”们群英荟萃,以“文物”为主角,展览分为三部分:文物实证杭州历史、文物讲述杭州故事、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利用,展览现场还展示了杭州的博物馆、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两张手绘地图。

展览免费开放参观,展至8月19日结束。

邀你坐520巴士去看展

正在杭州博物馆进行的另一场热门大展——“百万收藏:一座博物馆收藏一座城”,特别设计了火车票+电影院联票,并于北馆四楼平台和南馆二楼临展互动体验区设置了盖章体验,观众可以盖上展览的记忆带回家;另外,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特展也将以月度为单位上新镇馆之宝特别章,共计6枚月度印章,每月更新两枚不同的印章,可以带上你的盖章本去敲章。

作为展览特别活动,5月20日上午9点,杭州博物馆将开启“520杭州,新老建设者共看杭城75年精彩蝶变!‘讲述一座城’”专场活动。邀请8位杭州市民,乘坐520路双层巴士并参观“百万收藏”展览,聆听杭城建设故事,了解城市变迁与发展,与城市精彩故事相伴而行。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橙柿互动App#橙柿书画社#话题下发帖报名,记得说说你的报名理由。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9日下午4点。

浙江省博物馆

滚筒拓印、漆漂书签、限定印章

展厅寻宝、集市打卡

今年博物馆日,浙江省博物馆孤山和之江两大馆区,除了可以去看展览,博物馆还推出了一系列互动活动等你参加。

5月18日当天,在浙博两个馆区,观众可以现场领取通关卡,通过答题、打卡赢取博物馆日特别纪念品,每天限量发放,发完为止。之江馆区,还有浙博“邮”记活动,可以动手制作声波明信片;滚筒拓印、漆漂书签、限定印章等,观众还能观看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展演,聆听古琴雅会·博物馆日专场等。

中国丝绸博物馆

亲手做一件明代马面裙

专题讲座、手工活动

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在进行两场展览——孔府旧藏礼乐服饰文物特展和“风宪衣冠——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修复成果展”,作为展览配套活动,今年博物馆日推出了两场专题讲座。一场是由衢州市研究馆副馆长占剑带来的“礼乐传统视野下的当代祭孔”,时间是5月18日14:00-15:30;另一场是江南大学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牛犁主讲的“等级秩序与流行符号——明代首服漫谈”,时间是5月19日14:00-15:30。

除了讲座,还有有趣好玩的手工活动。自己动手做一件纸制明代马面裙;创意手工编织杯垫;敦煌纹样拓印、敦煌纹样填彩;孔府礼乐器纹样热转印包、迷你明代服装制作等,5月18日和5月19日两天都有活动,可以直接前往博物馆现场报名参与。

中国印学博物馆

探秘印章里的大世界

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在进行的展览是“雅谊铁笔——云南印社成立十周年书画篆刻作品展”,展出云南印社社员的篆刻、书法、国画作品66幅及印社顾问的特邀作品20幅。

5月18日10:00和14:00,共有两场“心心相印”——探秘印章里的大世界导览活动,印博老师将带你走进展厅,走进小印章里的大世界。不需要提前报名,感兴趣的可以按时到博物馆总服务台集合参与。

此外,为宣传杭州市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的“镇馆之宝”篆刻大赛,即日起向全国篆刻家、广大篆刻爱好者广泛征稿,进一步促进公众对杭州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了解。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现场建造一座木拱桥

体验民艺手作之美

“民艺工坊”是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的品牌公共教育项目。一系列基于传统民艺,以日用生活器物为载体的民艺手工体验课程,为公众创造民艺学习的机会,分享民艺的知识与技法,让参与者体验民艺的手作之美。

5月18日15:30-17:30,将进行一场“千乘桥畔·匠心传承:廊桥古建模型与藻井实例拼装”活动,这是“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公共教育活动之一。编木拱桥与旋天藻井是中国民间建筑中技术难度最高的品类,亦是中国南方山区最为“浪漫”的建筑结晶。

配合“边地架虹——中国廊桥的技术秘密和多义景观”展厅,对于这两类最具神秘感的传统营造技艺的阐释,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暨建筑人类学博物馆馆长刘妍携手传承人匠师亲临现场,利用匠师开发的木拱桥模型与藻井模型,演示建造技术,并为观众提供亲手实践的机会。

浙江大学 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跨越五千年时空

走近丝绸之路上的亚洲文明

跨越五千年的210余件/套文物集中在同一个时空,讲述亚洲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交流互鉴。作为浙江大学“亚洲文明周”的重磅内容,“交流与共新:丝绸之路上的亚洲文明”主题特展正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进行, 展览将持续至8月10日结束。

特展分为“亚洲:人类文明的摇篮”“器与艺:文明的延续与互鉴”“城与人:文明的交汇与创新”三大部分,展示亚洲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交流互鉴,以增进对亚洲各区域文化的了解,推动亚洲各地区间的对话。

展览中最古老的一件文物,是约公元前3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一块楔形文字泥板——上面的一笔一画,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感受宋元焚香美学

领略景德镇绝妙制瓷技艺

焚香是宋代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随着香事发展,制瓷技艺的空前进步,受三代鼎彝礼器以及外来金银器的濡染,催生出宋元时代造型、釉色多样的陶瓷香具。其中景德镇窑青白瓷炉自成一体,演化出极其丰富的品类,聚集了传统陶瓷技艺的文化精髓。

正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举行的景德镇宋元青白瓷香炉标本展,共展出文物165件(套),通过景德镇陶溪川青白瓷博物馆藏丰富多样的青白瓷香炉残件、标本的分类介绍与展示,展现宋元时期景德镇窑工匠精妙绝伦的制瓷技艺,表达景德镇窑青白瓷炉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独特的美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