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习作,那写作文都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狮子少年》编辑部每期邀请杭城各年级语文名师,带来实实在在的干货,希望能让同学们的阅读写作获得新的灵感和帮助。
三年级
抓住特点,选好事例,轻松习作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曹红燕老师(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要通过事例写出身边人物的特点,那如何写好这篇习作呢?同学们要把握住以下四步:
围绕要求,选定习作对象
1.身边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可以是家里的亲人,可以是亲密的朋友,也可以是你熟悉的邻居、商店的老板等。只要你真的了解这个人,并能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即可。当然,只能选取一位。
2.特点。课本上呈现了九个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把这些词语进行归类,我们就可以发现,人物特点包括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同学们可以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正面的特点来描述,不要写类似“鼻涕虫”“马大哈”等不良行为特点。
借助提示,梳理习作思路
在确定习作对象后,同学们可以借助提示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构思。课本第一个气泡提示,可以通过写一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二个气泡提示,可以罗列人物一系列的日常表现侧面凸显人物的特点。
写典型事例时,同学们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习作,并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刻画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本单元课文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例如《剃头大师》一文中通过一系列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了表弟胆小的特点;《我不能失信》一文中通过抓住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刻画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同学们还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丰富人物形象。
模仿示例,拟好习作题目
习作完成后,尝试给自己的习作取一个合适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能够使作文变得亮眼,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我们既可以用“主要特点+人物”这样的趣味公式为习作拟题,也可以用“家有‘美食家’”“班级‘百事通’”这样的形式拟题,还可以用人物有代表性的语言来作为标题,显得更新颖。
交流评改,落实习作要点
本次习作除了常规老师、同学互相交流评价,你还可以把文章给所写的那个人看看呢,听听他的评价,请他圈画出写得好的地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对照“人物是否有特点”“特点是否写清楚了”“题目取得好不好”等方面来修改完善。
四年级
我是“美景代言人”
杭州市澎致小学欧阳艳老师(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城区优秀教师)
祖国的大好河山,身边的美丽风景,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写一篇游记,以《游_______》为题,要求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写出景物的特点。以下是三个习作小妙招,帮助大家写好游记,成为一名出色的美景代言人。
画游览路线图,帮助理清思路
写作前,先动手绘制一幅游览路线图,将各个景点按照实际游览顺序连接起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比如我们学过的习作例文《颐和园》,作者的游览路线是“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录游览经过,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作者通过清晰的路线图,引导读者领略沿途风景,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写作时保持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用好过渡句,景物转换更自然
按照游览过程描写景物时,适当运用过渡句,能够使景物转化更自然。过渡句如同导游手中的旗帜,引领读者从一个景点顺利过渡至下一个景点。习作例文《颐和园》中,作者恰当地使用了“动词+景点”的方式来写过渡句,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这样不仅揭示了地点的变换,还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连贯性。
抓住景观特点,注意详略得当
旅途见闻丰富多彩,但是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可以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对它进行了生动而细致的描写,为了突出孔隙的“小”这一特点,作者描写了自己的所见和所感。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七月的天山》详写了山上的野花,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形象描绘景物,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
完成习作后,记得要反复阅读和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精炼语言,提升表达效果。通过运用这三个小妙招,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游记,成功传递出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美景代言人!
本版主持 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