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和美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团队,终于破解了冥王星表面巨大心形结构形成之谜。研究团队通过数值模拟成功再现了这一结构,并揪出“肇事者”是一颗撞向冥王星的直径约700公里的行星体。这次撞击速度缓慢且呈斜角撞击,创造出这样的心形结构。
2015年,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航天器在冥王星表面发现了一个大型心形结构——“汤博区”。该地区被高反照率材料覆盖,因此能比周围环境反射更多的光,这使其颜色更白。此外,心形结构西部的斯普特尼克号平原的海拔比冥王星表面大部分地区低3到4公里。心形结构形成原因以及上述特征都令科学家困惑不已。
在最新研究中,伯尔尼大学研究人员使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斯普特尼克号平原,并揭示出心形结构形成原因。
斯普特尼克号平原充满了白色氮冰。这些氮冰会移动和对流,使表面日益光滑,也导致该地区越来越明亮。此外,由于海拔较低,这些氮冰很可能是在行星体撞击冥王星后迅速积累而成。
研究团队指出,斯普特尼克号平原呈细长形状,表明“肇事”行星不是迎头撞击冥王星,而是擦肩而过。平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以数字方式重建此次撞击,证实了这一点。
厄瓜多尔因电力短缺
进入60天紧急状态
厄瓜多尔总统诺沃亚4月19日签署政令,宣布国家因“严重内乱和公共灾难”进入60天紧急状态。
政令说,签署这项政令的目的是“确保电力服务的连续性”。紧急状态实施后,政府不仅能动用充足资金应对电力短缺状况,还能调动武装部队和国家警察保护国家能源基础设施,以防止“破坏、恐袭或其他可能影响其运作的威胁”。
政令指出,国家正经历严重能源危机,需要“迅速且有效”采取行动,以缓解这种情况对国民和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因持续干旱,厄境内多个水电站因水位过低无法满足全国用电需求。上周末以来,厄多地开始实行用电配给制度,首都基多自18日起每天分区域停电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