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磁科学谷效果图 滨江区科技局供图
记者 濮小燕
本报讯 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迎来新进展。
昨天,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暨杭州江南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在高新区(滨江)举行,发布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行动方案。
这是一个什么圈?
去年10月,高新区(滨江)规划建设“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规划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其中,科学城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核心,便是国际零磁科学谷,约2平方公里。
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以国际零磁科学谷为核心策源区,智慧新天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智造供给小镇、滨萧特别合作园视觉智能园区等环绕区域为联动发展区,将建设零磁医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三大转化园区。
这个圈怎么建?
按照计划,到2025年,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初具雏形,核心策源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0亿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10亿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不低于50%;到2028年生态圈基本建成、到2030年加速释放效能。
极弱磁大科学装置,是坐落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国之重器”。去年10月,大设施的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基建项目开工,专注于研发芯片化传感器。
活动现场,《大设施本体建设计划》发布,主要包括1个大型“零磁”空间、三类9种科学装置与仪器、三类高性能磁屏蔽舱,以及相应的土建工程与公用配套设施。
大设施本体项目预计今年底开工,2026年底建设完成大设施主体建筑,2030年大设施工艺系统集成联合调试完成。
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唯一、性能最高、空间最大的大型“零磁”空间,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房建成介绍,依托极弱磁测量实现功能信息检测,不仅能让发现疾病的关口前移,还能创造零磁医学装备产业。
为什么要建这个圈?
杭州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是一个硬指标。
打造环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不仅是高新区(滨江)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一个窗口,也是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