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胜上郡小区靠近高架的位置改造前(左)和改造后(右)


小区周边环境改造前(左)和改造后(右)
记者 朱振辉
西面是铁路,东面是秋石高架路,南面是德胜快速路,进出唯一通道(德农路)是一条“断头路”……曾经,位于上城区笕桥街道的德胜上郡小区,就像是一座被高架和铁路线包围的城市“孤岛”,居民出行很不方便。
比如近在咫尺的农发城市厨房,如果开车,需要绕行1公里左右。为此,有居民在小区南侧的公共停车场项目的规划用地上浇筑了一条水泥小路方便进出。日积月累,本就杂草丛生的地块又被偷倒了大量建筑、生活垃圾,还有居民施肥种菜,小区居住环境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断头路能否打通,让车流人流循环起来?
2021年5月,在都市快报橙柿直通车报道后,原江干区住建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心与笕桥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在当时分别做出了回应,在德农路平交德胜中路的方案不可行的前提下,将对停车场的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争取在保障小区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同时提升绿化景观。
经过2年多沟通和努力,好消息终于传来:经过长效的交通治理,德农路机动车出行条件大大改善;荒地“破茧成蝶”,成为一个近1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
通车还是建公园?关键是寻找“最大公约数”
省农科院社区书记徐晓东告诉记者,这个口袋公园的落成,从破土动工到交付使用,满打满算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难的是1133户居民的持续沟通与民意的和谐统一。
如果从头开始算,自2018年德胜上郡小区交付之日起,就有居民反映小区南面停车场规划的问题。经过2021年橙柿直通车的报道,居民内部出现了2种不同的声音:部分年轻居民希望能在荒地上修建机动车道与德胜中路相连,方便出行与购物,也有居民认为,德胜上郡的一大优点就是过路车辆少,不希望在南部开通道路,以免产生噪音和尾气,对小区的居住品质产生影响,希望建设公园绿地。
各有各的意见,如果长期相持不下,方案悬而未决,不仅问题没法得到解决,居民之间难免会出现裂痕,矛盾也会逐渐积累。沟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此,笕桥街道和省农科院社区专门成立了沟通“专班”,架设起相关职能部门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寻找方案的“最大公约数”。“居民们的每一个想法和诉求,一定有他坚持的理由。”徐晓东说,“街道和社区在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的同时,通过张贴方案、上门沟通、邀请居民代表参加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梳理吸纳民意、现场答疑解惑,最终得到了一个合法合规、专家和部门认可的改造提升方案。”
“光是在社区会议室举行的沟通会就不下三次,身边站满了居民,半天讲下来真是口干舌燥。”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舌战群儒”磨破了嘴皮,但是能够得到居民们最终的理解和认可,徐晓东很欣慰。
公园设施齐全还能“持久保鲜” 接下来目标是打通德农路断头路
“口袋公园公示通过后,我们第一时间进行进场准备。春节期间,根据小区居民的意见,开放便道方便大家去新农都(农发城市厨房)买年货。”上城区城基中心孙主任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减少封闭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每个流程都是最短时间内推进,施工涉及的铁路保护范围和地铁通讯线路沟通都是同步进行。后期,公园也将移交给专业的绿化管养单位,‘持久保鲜’是没问题的。”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今年3月底口袋公园正式交付投入使用后,徐晓东隔三差五就会收到居民发来的照片,无一例外都是公园的“美照”。
沿着德农路一路往里开,道路两侧的违停车辆消失无踪影。“通过交警中队的整治清理和长效管理,现在居民开车进出顺畅多了。”徐晓东说。
步入公园,一片生机盎然,雨过之后,空气格外清新,木棉花飘落的花瓣洒满草坪。公园内部,小广场、风雨长廊、健身设施、塑胶跑道等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带着无线充电功能的座椅。
“很多配套设施,方案里起初都是没有的,居民有需求,我们就在能力范围内做加法。”徐晓东笑着说,“公园落成之后人气一直很旺,邻里坊又在旁边,穿过德胜中路,去篮球公园运动也很方便。与此同时,打通德农路断头路的诉求,街道社区一直没有放弃。如果未来能够跨越德胜中路与尧典桥路接通,连点成线,对于交通压力的缓解与区域的发展都能有积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多一些理解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