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数谷大厦 马祯俊 摄
西湖区
记者 殷佩琴
本报讯 昨天上午,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普华)中心揭牌成立。
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普华)中心由西湖区与普华创投联合打造,旨在联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服务,构建创新创业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在西湖区的落地和转化。
“在距浙江大学一公里的地方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目的是结合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的资源,让科学家在最近的地方找到产业‘导师’,让投资机构在最近的地方找到项目。”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普华)中心主任鲍剑凌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已经招引11家头部企业落地,并聘请施一公等13位院士组成高端“智囊团”,服务企业发展。
滨江区、
“中国数谷”建设一年
谷中结了什么果?
记者 韩晨柯 通讯员 孙佳莹
本报讯 昨天上午,高新区(滨江)举行“中国数谷”建设暨数据要素改革推进会,发布了《中国数谷“三数一链”框架体系方案》及典型场景案例。
一年前,高新区(滨江)启动建设“中国数谷”,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集聚地、数据要素服务生态样板区、应用场景示范区和要素治理创新引领区。“三数一链” 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治理体系,正是“中国数谷”在过去一年多实践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数据交易场所”作为合法的数据交易空间,承担着数据流通延伸监管和服务功能,破解数据交易监管难;“数据发票”实现了数据确权交易全链路纳规纳管的标准化、工具化,破解数据流通全链路合规难;“数联网”作为流通基础设施,为数据供需双方和市场,提供安全高速传输服务;“区块链跨链互认机制”则利用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破解数据交易存证互认难。
目前,“三数一链”的框架体系已在金融、生物医药、多媒体等行业的6个场景中应用。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也已落户“中国数谷”,累计上架数据产品1767个,注册数商1254家,完成交易45.75亿元。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改革沙盒”试点方案》,着力解决数商企业“不愿流通”“不敢流通”的顾虑和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