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结束了,但练字不能停 如何提高书法水平?橙柿书画社专家来答疑

2024-02-25

橙友“一等鹿鼎公”晒老公写的字

橙友“三石斋主”的书法

橙友“Thomasdang”儿子陈骐的作品

记者 余夕雯

作为春节期间橙友圈的人气活动之一,橙柿书画社的“全民练字打卡挑战”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踊跃参与。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500多位橙友坚持每日打卡,在#橙柿书画社#话题下晒出自己的练字帖。参与者中,既有刚刚开始学写字的小学生、热爱书写的大学生,也有许多退休后仍坚持每日书写的书法爱好者,还有一部分是人到中年,突然“艺术血脉觉醒”,开始爱上写字的。

橙友“一等鹿鼎公”就发帖晒出了自己老公苦练三个月后写的字。她说,“某人喜欢上了书法,苦练三个月,学了几个字。问我写得怎么样,我含蓄地表示,勤奋有余天赋有限。问问橙友圈的大神,接下来该练什么字帖?如何提高呢?”

很多喜欢书法的朋友,都想知道答案,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中年人学书法

不能再以“童子功”的方式练习

橙柿书画社专家导师团成员、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胡镇对“一等鹿鼎公”做了详细解答。胡镇说,书法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结构、用笔,最后是神采(个人追求)。“这位橙友三个月写乙瑛碑,写得不错,结构可以,不过两者还可以更好。当然现在遇到一定瓶颈和方向问题,才会迷茫。”

胡镇给出了两个方向:1.继续写乙瑛碑。以点及面,深入一家旁通数家。如何写?眼界很重要,因为要再深层次理解用笔,所以一定要去看所有的汉碑,去比较,去认识,当然这些都是石刻拓片非墨迹本,所以看完之后,再去看明代至清末民国人临摹汉碑墨迹。看完之后眼界打开,再回过头临,肯定认识层次和感觉完全不一样。2.找跟乙瑛碑风格差不多的风格的下一个字帖,那么这里也同样会遇到视野问题,所以回过头还是要去看汉碑刻,推荐先看《汉碑全集》,图书馆有。可以临下《肥致帖》,用笔的厚度(笔往下压)与乙瑛差不多,拙拙的感觉正好可以和乙瑛的富丽美结合下,让字可以耐看。

胡镇说,许多人到中年开始练习书法的书友,不可能再以“童子功”的方式去练习,主要还是要寻找知识的乐趣,需要提高自身审美,就是多看。

“80后”练字20年

古今碑帖都有临过

在橙友圈里,还有不少书法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橙友“三石斋主”的书法,就收获了许多网友点赞。

“三石斋主”本名毛磊,出生于1981年,书法是他的业余爱好,已经20多年了,“主要就是写隶书和行书,古今碑帖都有临过。”毛磊说,在临过一些碑帖后,总结了一些经验,加上现代的隶书风格,融汇贯通。“我是专门为了这个练字活动下载的橙柿互动,加入橙柿书画社,很高兴那么多橙友喜欢我的字。”

还有橙友“牛夕”,晒出了自己临的《礼器碑》,“这是我最喜欢的隶书之一,但总是眼到手不到。”橙友“洋小洋”,每天坚持临帖,临赵孟頫楷书千字文。

小朋友们的书法作品,也同样不输大人,写得非常认真。橙友“Thomasdang”晒了儿子陈骐的作品,她说,今年9岁的儿子,就读于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儿子蛮文静,斯斯文文的样子,可能跟从小练字有关。除了写字,他还爱好摄影。”

橙友“三七”和儿子魏来,母子俩都是书法达人,每天都会在橙柿书画社发帖晒字,有时候是妈妈写的,有时候是儿子写的,儿子写:“平安喜乐”送给妈妈;妈妈写:“别和儿子生气”与大家共勉,十分有爱。

我们的新春全民练字打卡挑战活动已经正式结束,但练字不停,你依然可以每日坚持把书法作品上传至#橙柿书画社#话题。除了书法作品,橙友还可以在这个话题下晒自己的书画、篆刻等作品,或者你看了一场好的展览、一幅好的字画,都可以在话题下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