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海平 国际针法灸法研究会理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的亲传弟子,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耳鸣、便秘、胃胀、胃肠功能紊乱、头痛、三叉神经痛、眩晕症,各种颈腰椎、膝关节疾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调理。 坐诊时间 都市快报国医馆:每周三上午、周日下午
口述 叶海平 记录 倪欢欢 记者 秦锋
耳鸣患者的耳朵里总会出现各种声音,嗡嗡声、蝉鸣声、电流声、鸣笛声……久久挥之不去,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让患者心情烦躁。
过度疲劳、不良情绪、噪音污染、药物副作用、疾病等都可以引起耳鸣,而从中医角度看,其病症的发生与肝肾阴虚、脾胃虚弱、肝火上扰、风热犯肺、痰浊上壅等有重要关系。
对于神经性耳鸣,针灸有良好的疗效。辨清病症起因,针灸作用于相应穴位,穴位通过经络影响脏腑,使耳窍气血通畅,耳鸣自然缓解甚至消失。
74岁的褚大伯年前到我这里来看过,年后我第一天坐诊,他准时来报到了,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叶医生,我的耳鸣真的好了很多,过了个安心年!”
褚大伯患神经性耳鸣3年多了,两只耳朵总能听到无数知了的鸣叫声,一天到晚“吱吱吱”,却无法摆脱,烦得很。另外大伯还有头晕、脚踩棉花感,到医院检查说是颈椎病引起的,做了颈椎手术。术后半年,他耳鸣、头晕、脚踩棉花感的这些症状仍然没有缓解。
他是通过都市快报找到我的,结合舌象脉象,我认为他的耳鸣是肾精亏虚,耳窍失养所致。
我先取他耳部局部穴位听宫、翳风等,通过各种针刺手法,如循摄、盘法、搓法、飞法,根据大伯“酸、麻、重、胀”的不同感受做出不同的调整,激发起穴内经气,使经气传导至耳道内,宣通耳窍。再根据大伯情况,取太溪、肾俞等穴补肾益气,最后取相应穴位来辅助治疗他的头晕、脚踩棉花感。
针刺手法是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也是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标志。针刺手法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的强项,我专门跟他学了两年。
5次治疗后,褚大伯耳鸣改善很明显,“吱吱吱”蝉鸣声几乎没有了,偶尔会出现几声,但持续时间很短,声音很轻,可以接受。另外,大伯的头晕、脚踩棉花感也好了有四五成,对后面的继续治疗很有信心。
还有位耳鸣患者,78岁,姓黄,他是浙大退休教授,受耳鸣困扰二十多年。年前突发耳聋伴耳鸣加重,在我这里治疗了3次之后,耳朵听力恢复,耳鸣也有所减轻。
他耳鸣的原因是气虚、痰湿阻滞,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耳窍,痰湿内困上蒙清窍,就引起了耳聋耳鸣。我从祛湿化痰、益气补血的角度给他打了针灸,气血充足,痰湿没有了,耳窍自然就开了。
《杂病源流犀烛》说“耳鸣者,聋之渐也”。耳鸣有可能发展为耳聋,所以一定要注意,一旦发现自己有类似耳鸣的症状,不要忽视它,越早治疗耳鸣越容易康复,拖着不管,不但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疗程也会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