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治病救人,一手诗和远方

杭城四位宝藏男医生的AB面

2024-02-19

闾夏轶参加篮球赛 浙大一院供图

2024年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春晚,马建军表演萨克斯。 本人供图

晋培红在家练习吉他 本人供图

陈正昕表演脱口秀 本人供图

记者 金晶 张慧丽 张静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李文芳 杨陶玉 张煜锌

穿上白大褂,在诊间、在手术室,他们努力治病救人;脱下白大褂,行走街头巷尾,他们有着各自的兴趣和爱好。

新春开工之际,我们采访了杭城四位宝藏医生。在临床,他们是科室的中流砥柱,有着一手和病魔较量的绝技,而生活中的他们,日子过得也相当精彩。

一手治病救人,一手诗和远方。来,今天一起认识他们。

闾夏轶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一)

视频科普达人、篮球达人、电竞达人

闾夏轶的微信名叫做“只会看病”,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会的可远不止看病,医生的身份以外,他还是“三栖”达人——视频科普达人、篮球达人、电竞达人。

做自媒体平台的医学科普视频已经很多年,去年,闾夏轶以综艺《圆桌派》为灵感,开始尝试《名医圆桌派》。“针对病例讨论有MDT(多学科讨论),圆桌派就像是一个访谈类的MDT,邀请多个学科的医生,对某一种疾病进行讨论,科普更全面,让患者更多角度地了解疾病。”闾夏轶感叹,“在肺结节、肺癌方面钻研了20多年,之前总以为自己的知识还算是比较全面的,没想到和其他学科的专家一起坐下来聊了聊发现,换其他角度看问题,我的空白领域还非常多,自己也是受益匪浅。”

今年是闾夏轶的本命年,48岁的他总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这可能得益于两个从大学时期持续至今的爱好——篮球和电竞。

“我是我们医院工会的体育委员,上学的时候就是篮球队的,加入浙大一院的篮球队之后,在每年举办的浙江大学教职工篮球赛上,我们医院的队伍已经八连冠了。”说起本职工作非常谦虚,但说起篮球,闾夏轶身上透露出少年般的意气。

跟年轻人接触多,闾夏轶也更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随着电子竞技入选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去年,为了更迎合年轻职工的喜好,医院工会和团委组织了第一届浙大一院和平精英(一款射击竞技类手游)电竞排位赛。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角逐,闾夏轶所在的TNS战队从9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了冠军。

“反应肯定是年轻人快,我是‘抱大腿’的,三拖一‘带飞’我,侥幸成了冠军战队的一员。而且游戏是我提议的,算是‘有备而来’,明年可就不一定咯!”闾夏轶笑得很开心。

医护人员的假期向来都是碎片化的,今年春节,闾夏轶凑出连续3天的假期回江苏老家见了见亲朋好友。至于新年展望,闾夏轶希望转化治疗能够越做越好、名医圆桌派能带来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识,惠及更多的患者。

“真心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站在普胸外科医生的角度,我号召一句——尽量不抽烟、少抽烟!”

主攻晚期肺癌患者的转化治疗

在闾夏轶的专家门诊里,大多是局部晚期或晚期的肺癌患者,针对这类患者的转化治疗是他近年来的主攻方向。

高女士五十出头,1年前被确诊为肺癌,病灶位于左下肺,已经出现左右肺双侧的淋巴结转移。分期属于晚期,不建议手术,经过详细检查与评估,高女士开始接受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半年后,高女士进入了“平台期”——病灶基本不变,既不长大也不缩小。幸运的是,经过评估,她已经可以进行手术。

手术中,闾夏轶为高女士切除了左下肺叶,同时清扫左侧和右侧的纵隔淋巴结。“虽然没有相应的治疗标准,但我们习惯以第一次PET-CT为主要参考来决定清扫的范围。”闾夏轶解释,也许术前的PET-CT显示淋巴结没有明显异常,但难以保证没有影像不可见的癌细胞存在,因此以第一次结果为参考是为了尽可能保证手术切除无残留。

高女士的病理结果显示,手术切除的大部分淋巴结都已经找不到癌细胞了,但其中两三个还是发现了癌细胞的存在。“如果以第二次PET-CT的结果决定清扫范围,也许这两三个影像上看似正常的淋巴结就会成为‘漏网之鱼’,后期很有可能出现肿瘤复发。”

马建军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热爱生活的大“玩”家

生活中,马建军说自己很“贪玩”。

1月26日晚,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新春晚会上,马建军用萨克斯演奏《秋恋》,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说起萨克斯演奏,这是马建军参加工作后学的一门“技艺”。

“其实我从小就学了不少乐器,而萨克斯是参加工作后才学的。”马建军说,有一次听了一场萨克斯演奏,被深深吸引,后来就去琴行找了一个老师学习,想能完整吹奏一首曲子,学了2个月,10节课,基本掌握了要领。

马建军的“特长”可不仅仅是演奏萨克斯。滑翔伞、摩托车、摩托艇、冲浪、水上飞人、轮滑、雕刻、钢琴、吉他、二胡、架子鼓、横笛、竖笛、拉丁舞、摩登舞、机器人设计……都是他熟悉的领域。

某个周末,阳光明媚,在海宁某国家滑翔伞基地,马建军身着专业装备,奔跑、腾空,在蓝天白云中滑翔。“我第一次接触滑翔伞是七八年前在瑞士,那次以后就迷上了,滑翔的感觉非常棒。”

马建军的朋友圈,除了转发一些医疗相关的信息,他也会时不时分享生活。比如某个假期,他驾驶摩托艇,穿行在湖面上,留下飒爽英姿。比如一个夜晚,他骑上摩托车,驰骋于城市吹吹风……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都要过得精彩。”这是马建军热爱生活的最好写照。

今年春节,马建军在绍兴老家好好陪了陪父母家人。“衷心祝愿大家龙年筋骨强,身体倍儿棒!”马建军说。

脊柱微创手术领域的精耕者

2009年,马建军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进入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工作,在科主任范顺武教授的带领下,一直深耕脊柱领域,主攻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

他特别善于思考,从手术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自主研发了9项相关器械专利,全部应用于临床,使得手术更加微创安全、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

“手术器械是外科医生上阵杀敌的‘兵器’,根据手术特点打造称心的‘兵器’,就能如虎添翼。”马建军说。

1月26日,20岁的婷婷出现在马建军主任医师诊室。这是她术后一年的复诊。

马建军至今记得一年前在诊室接诊婷婷时的情景:当时婷婷读大二,已被腰腿痛折磨了一年多,没走多少路就会腰酸腿痛腿麻,睡觉翻身都需要妈妈帮忙,经常半夜睡着睡着痛醒。

婷婷妈妈无意间看到马建军主任医师科普腰椎知识的视频,带婷婷找到马建军问诊。

经过详细的病史问询,结合查体,马建军初步判断婷婷可能是腰椎出了问题,他安排婷婷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婷婷的腰椎L3/4、L4/5两节椎间盘严重脱出,压迫神经,还伴有腰椎滑脱,才会引起一系列症状,想要靠保守方法获得效果几乎不可能,建议进行腰椎微创融合手术。

手术采用的是腰椎后路微创融合术,这是马建军一直主攻且擅长的术式,整个手术是在肌肉的缝隙中完成,使得肌肉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功能不会受到破坏。这样的手术难度,对医生而言是挑战,但对患者来说满满都是获益。

术后第1天,婷婷下床尝试走路,谈起感受,“是重生的感觉。”

看到沉默寡言的女孩一年后变得活泼可爱,马建军说,一切付出都值得。

晋培红

主治医师

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医疗界小有水平的吉他手

手术台上严谨、冷静、细致,日常生活中晋培红算是一个文艺青年。木吉他、电吉他、民谣吉他,常见的吉他晋培红都能熟练弹奏。

“从小就喜欢音乐,对吉他非常感兴趣。进入大学后买了吉他的相关教程慢慢自学,渐渐也就无师自通了,后来还成了学校吉他协会的主席。”

研究生阶段,一手抓学业一手抓爱好,晋培红还开始教小朋友弹吉他,小小地赚点生活费。

工作以后,晋培红也没放下吉他。“学生时代手头不宽裕,只能弹木吉他,等到工作了慢慢存了些钱,又先后给自己添置了电吉他和弗拉门戈吉他。虽然空闲时间相对少了,但从经济角度来讲,反而更能支持自己的爱好。”

浙江省人民医院工会有各种协会,自行车、羽毛球、跑步等等,当然也没少了音乐协会。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成立了乐队,每年的院庆和大型节日,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乐队,大家玩笑间如此给自己定位——争取成为医疗界最会玩音乐的一群人,也要成为音乐界最会看病的一群人。

新的一年,想必有不少人追求更美的自己。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晋培红建议,求美的路上一定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尽量多听公立医院、正规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吉他圈内最擅长小耳重建的医生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头面部畸形,发病率在1/5000左右,仅次于唇腭裂,但大家对于它的了解却比较少。由于耳再造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专门做小耳重建的医生也很少。关注到这一点后,晋培红在研究生阶段师从中国耳再造顶尖专家张如鸿教授,以此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对于10岁的男孩浩浩来说,晋培红无疑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人。浩浩出生在浙西南的一个小山村,刚出生时就被发现右耳先天性小耳畸形,原本该是耳郭的地方仅有腊肠一样的肉条,耳垂处也只是一个耷拉着的小肉球。浩浩的右耳能听到声音,但小耳的异常结构还是导致一定程度的传导性听力下降,好在还有左耳代偿,听力尚能满足正常生活需要。

浩浩的父母带着孩子跑过很多地方,但专门做耳再造的医生很少,好不容易在上海找到了一家可以手术的医院,却因为医生少患者多,需要排队等待四五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晋培红是浙江省内为数不多主攻小耳修复重建的医生,浩浩父母带着他赶到杭州。

2022年的暑假,浩浩接受了第一期手术,取了三根肋软骨,雕刻耳软骨支架,埋入相应位置的皮肤下方。手术完成后,耳朵具有了基本形态,但还是紧贴在脑袋上。半年后进行第二期手术,将紧贴的耳朵翻起、植皮,浩浩的右耳从外观上看与正常人几乎无异。

参加工作十余年,晋培红完成小耳重建手术超过100例。“对患者来说,没有小手术。尤其是我的患者多是孩子,手术后,他们的未来也许能够就此改变,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

陈正昕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卫生科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办公室主任

天生喜剧脸表演脱口秀上百场

“我是名精神科医生……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了,我的女儿现在读高一住校,第一周接她就哭了,说压力太大。我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忍忍忍忍,在里面好好表现,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还老是吓唬我孩子,学习不好去工厂拧螺丝,现在呢,发现她偷偷摸摸学拧螺丝,还说什么与其内卷去高考不如螺丝拧得好……”2023年12月,陈正昕又站在了脱口秀舞台。

业余时间,喜剧和脱口秀是他的爱好。在他看来,这是完善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方式。

作为喜剧爱好者,自2019年以来,他抽空参加的脱口秀演出不下百场。圆脸上架着玳瑁色的板材眼镜,脱下白大褂的陈正昕站在舞台上自带幽默感,天生的喜剧脸让他看起来极具亲和力。

陈正昕的工作,需要和有各种各样情绪问题的人打交道。看了几次脱口秀后,他发现看完演出很解压,决定改变身份,从观众变成表演者,给更多人带去欢乐的同时,也能获得片刻的放松。

“初次创作,我写的是和自己职业相关的短剧本。虽然有点粗糙,不过反响不错,我就坚持了下来。之后的创作,也是围绕我的生活和职业,探讨门诊中常见的社会现象,比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孩子情绪等,但不会聚焦到某个病人,要保护他们的隐私。”

这几年,陈正昕把脱口秀演出当成了业余爱好。“我当精神科医生22年了,现在步入中年,也怕自己变老。很庆幸,自己依然可以保持热情。脱口秀演出不仅有助于调整心态,还有助于本职工作的开展。”陈正昕说,“新的一年,祝大家走出忧虑,走出烦恼,多看脱口秀,少看医生。”

“心灵摆渡人”

“啊,医生,你也喜欢看喜剧!”

“对啊,不只喜欢,我还演呢!”

前不久,17岁的小王来到陈正昕的青少年心理障碍门诊。小王因高考选考科目和家人产生很大分歧。他对文科情有独钟,而父母强烈建议选择理化连报。

“有时觉得父母说得有道理,但真要按他们说的选科,又觉得自己压力非常大,我一想到这里,整晚都睡不着觉。想烦了,就打开手机刷刷视频,但被父母发现又说我玩手机不睡觉。”小王越说越气,“成绩下降、脾气不好、睡不好,只要我做的事不符合他们的心意,都说是因为玩手机。那我把手机砸了,是不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经分析,陈正昕认为,小王是典型的焦虑性失眠,因选科造成的烦恼是直接原因,当然背后还有家庭成员的沟通问题。与小王沟通结束,陈正昕又和他的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指出了问题根源所在,给出家长更多陪伴和支持孩子的建议。

制订治疗方案的同时,陈正昕鼓励小王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建议他还可以通过看喜剧、听脱口秀等轻松幽默的方式来疏解焦虑情绪。于是有了开头那一幕。

作为精神心理科医生,需要的是倾听、了解、陪伴和分析,陈正昕的青少年心理障碍门诊半天限号5人,只为能和那群暂时走了“情绪歪路”的青少年好好交流。

陈正昕说,他的患者主要集中在10-30岁,其中又以中学生为主。一些小患者知道他参加脱口秀演出,会感觉医生的心态和他们相仿,门诊中就更容易交流。

“精神科医生需要洞悉患者的内心世界,探究其症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根本原因。比如孩子不愿上学或失眠,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背后涉及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个人成长经历、人际关系等多种原因。医生要抽丝剥茧,才能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四位医生今起入驻橙柿互动 欢迎来“橙友圈”养生小招提问 医生在线解答

腰椎不好要不要手术?什么样的肺结节很危险?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如何让自己新年科学变美?

今起,我们邀请闾夏轶、马建军、晋培红、陈正昕四位医生入驻橙柿互动,用自己的医疗专业知识为橙友答疑解惑。

如果你有骨科、普胸外科、精神卫生科、整形外科等相关问题,都可来橙柿互动提问,医生会在线回答你的问题哦。

如何提问:下载“橙柿互动”App或扫码至橙柿互动橙友圈“养生小招”话题发帖,记得带上标签#问医# 。

(为保护隐私,文内患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