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的老街,卷起来了

2024-02-17

葭沚老街重新点亮

记者 梁应杰

即使身为台州人,知道这两年台州旅游火了,但看到临海紫阳街正月初二的人流量超过全国其他古城古镇类5A级景区,排名第一,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也迅速打消了我们全家想去“轧闹猛”的想法,却无意间发现,散落在台州各地的老街,不约而同地卷起来了。

千年古渡重新点亮

离我最近的,是2022年新开、前些天二期开门迎客的葭沚老街。“葭”意为水边的芦苇,“沚”是洼地,“葭沚”二字描绘的就是这块地方千年前的模样。

所谓遇水则发,从南宋开始,这里就是台州椒江的古渡口,后来还有了谐音“贾子”,意为“商贾云集之地”。据说在清末民初,当时的台州首富黄楚卿居住于此,得名“黄百万”。

这些旧事如今被台州人娓娓道来,一定程度上也源于葭沚老街的复兴。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败,唯一有当年风采的,也只是地处交通要道。椒江人习惯叫它“葭沚大转盘”,能连通东南西北,往来的却都是过客。

现在,偌大的宝龙城保证了这里的人气,葭沚老街重装开业,立即成为和紫阳街一样,多次登上央视的热门打卡点。

很多去过葭沚老街的人,包括我在内,第一反应是,这里审美在线:以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为核心,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点缀其中。大部分建筑是新造的,小部分是老建筑,其中有座丁氏旧宅,是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也是老街不可移动的文物。

因为周边没有高楼遮挡,葭沚老街能充分享受光照,从早到晚都适合拍照,穿梭在街头巷陌,很容易出片,因此成为许多汉服爱好者的打卡点。到了晚上,配合各处灯光秀,有种蓬荜生辉的感觉。

在商业规划上,这里也动了不少心思。老街起点是高挂“海洲文枢”匾额的“文昌阁”,采用有台州风格的砺灰堆塑,边上就是知名的“大隐书局”,这是他们走出上海,落子浙江的第一站。

在美食方面,主角是蛋清羊尾、泡虾、山粉糊等本地小吃,当然想吃高档的也有米其林和黑珍珠。

台州不宣传这里

你是有什么心事吗?

今年春节,被央视垂青的还有位于黄岩的五洞桥灯会,连西湖边的卖花姑娘陈喜悦也受邀去打卡。

五洞桥始建于900多年前的北宋元祐年间,是古代通往黄岩西部的唯一交通要道。这次的灯会声势浩大,以“大过龙年”“千年永宁”“宋韵文化”为主题,出动了10余组龙年限定花灯装置和上千只灯笼,光宋式宫灯就有120盏。有博主打卡后感慨:“台州不宣传这里,你是有什么心事吗?”

面对这两年文旅的“泼天富贵”,台州的各个区确实都有心事。就黄岩来说,曾经一个“九峰公园”就能吸引周边地区的人争相前来,现在如何保持领先身位?

去年,因为黄岩蜜橘,“一座甜了千年的城市”IP被叫响。围绕着宋代的护城河,如今的“官河古道”,黄岩对软硬件都进行了升级,引入常态化夜市,时尚潮流的业态,规划年轻人喜欢的City Walk路线。

这次的五洞桥灯会也算是黄岩老街的龙年点睛之笔。

紧邻椒江和黄岩,“椒黄路”三兄弟当中的路桥也在老街开发上下了功夫。2020年,他们就启动“十里长街”的振兴计划。过年期间,我也去了一趟。

因为宋高宗赵构被金兵一路追赶至此,台州很多地方有宋韵文化的痕迹。比如路桥名字的来历,据说当年赵构慌不择路跑到这里,靠着官民架起的便桥化险为夷,“此地路即桥,桥即路,就叫‘路桥’吧”。

不过十里长街的历史要比“路桥”二字更为久远,最早要追溯到东汉时期。如今的长街更像是一座江南古镇,在布局上也有几分乌镇的味道,既有生活在其中的老居民,又有前来创业的年轻人。

喜欢历史的可以在老街找到很多故事,像老街的尽头是元末起义军方国珍的故居;老街里有座东岳庙,当年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站。如果喜欢安静,可以一头扎进咖啡店,从后门走到小天井里坐下。

包容、聪明和勤奋

台州这些老街的历史都足够老,遗憾的是缺少名人背书,只能通过后期开发来弥补先天IP的不足。好在台州人善于经商,上面提到的这些老街,开发时间大多不到5年,但都颇有规模,又恰好踏准了“糯叽叽天堂”的风口,这才有了今年春节的人潮汹涌、火爆出圈。

千年老街的陆续复兴,也体现了台州人包容、聪明和勤奋的特点。包容体现在街区设计上博采众长,引入的业态丰富,天南海北的合作方众多,像这次五洞桥灯会就是和杭州的自然造物合作的。

所有老街都聪明地强化了台州当地特色,像非遗台绣、彩灯等,以及让外地游客食指大动的本地美食。这恐怕是和全国其他老街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至于勤奋,以老街为代表,今年很多台州的美食小店进入“全年无休”模式,迎接海量外地客流。在赚钱这件事上,台州人一点都不会含糊。

而从一辆辆吉利汽车到一家家新荣记,这三点也恰好是台州能屡屡出海以及出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