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意人到手艺人 我活出另一种松弛的人生

2024-02-15

老庄在工作中 摄影 阿炭

记者 吴双

老庄今年46岁,头上已有半头银丝。大年初四,他到村口来接我,卫衣外面套了夹克,一双帆布鞋,看起来像个“老男孩”。

老庄的工作室在桐庐深澳古村内,在游客人流中绕过七弯八拐的小巷,就到了“瓶鞍居”门口。“瓶鞍居”是老庄工作室的名字,来源是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中的“爵鹿蝠蟢、宝马瓶鞍”,取其谐音“爵禄福喜平安”。

“瓶鞍居”内陈列简单,却带有古朴韵味。单独隔开的工作桌上摆满了各种工具和零件,另一边则是一张茶桌和排列整齐的书籍。老庄是做什么的?他笑着说:“我什么都做,各种材料,只要收来,就能再加工、再改造。”详细说来,老庄做的是耗费时间和心力的活儿,赋予一个旧物新的灵魂,文玩茶器首饰都有。

工作室是去年4月时盘下来的。听朋友说深澳有个百匠计划,召集各行各业手工艺人入驻古村,他欣然前来。“我当时正在为我的工作室找一个地方,看了这里觉得不错,就决定选这了。”

从生意人转变为手艺人

老庄之前是个生意人,开的是印刷厂,从温州开到北京。2005年起,老庄就开始做手工,最开始做的是手机壳,后来为爱人做了一枚独一无二的瓷片戒指。自此,老庄做些小物件的灵魂就压抑不住了,摸索着做了很多,都送给了朋友。

2009年,北京印刷厂生意失利,老庄来到杭州,继续开公司。2014年,他想换种活法,试着开家民宿。一次巧合,让他遇到了一位做传统文创产品的客户。这个客户知道老庄的爱好,得知他打算转行,劝他不如来自己的公司试试。

老庄被说服了,做了一年多文创产品设计,其间拜访了不少手工匠人。“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很大。”老庄说,第一次购入全套的设备,有一张做手工专用的工作桌,是在2015年。渐渐地,老庄尝试拿自己的作品去卖,他惊喜地发现有不少人欣赏。

将爱好变成终身事业

老庄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做手工中,把这件事从爱好升级成了事业,准确来说,是终身的志业。后来,就有了现在的瓶鞍居。老庄周一到周五就住

在瓶鞍居,周末回去看看在杭州的妻儿。

他现在的生活很简单,晨起跑5公里,顺路买些食材回来水煮。9点多开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做到晚上10点,收工睡觉。闲暇时,和周边其他手工艺人小聚。这样的生活,他甘之如饴。

一件器物要历时多久才能完成?老庄说,根据设计和材质不同,时间也不一样。他做过最久的一件器物,用了一周,每天10多个小时。在这样的快节奏时代,为什么愿意慢下来,选择这样一种生活?老庄说,亲手做出一件东西很有满足感。“我可以主动掌控,不像之前做生意,还要等着别人下单,迎合别人。现在,我发现生活可以很简单。以前的那些门面都不用在意了,可以完全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中。”

我可以一直做到80岁

没有遇到过困难吗?老庄很仔细地想了想,挠了挠头说,真的没有遇到过手工上的困难。但手艺人比较担心的是销路。刚开始售卖的时候,价格卖不高是他比较烦恼的,但他从没想过要放弃。后来慢慢积累了粉丝和客户,他开始如鱼得水。

新年期间,瓶鞍居内没有成品。老庄通过微信给我发了很多他之前的作品,玉质的香插、竹子做的茶叶罐、各式各样的茶拨……老庄的微信头像是墨色的竹子,他这个人就像他的头像那般,充满韧劲。

“做手工这件事,我可以一直做到80岁。”老庄说,自己未来的计划就是去不同的地方做手工,或许今年在云南,明年在山东。最好还能开辆露营车,把工作桌搬到车上,就能更自由地穿梭在每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