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春节,省科协发起“科普过大年、科学过新年”大型公益科普活动 全省融媒联动,用科学加法助力教育“减法”③

这个假期,让我们一起读“科学”

2024-02-09

记者 翁丹妮

高尔基曾经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亦是科学技术代际传承的重要载体。

新时代的科普,不仅要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更需要通过科普阅读,让广大青少年朋友静下心来,安下心来读书,保持好他们的好奇心,巩固好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并不断将其转化为孜孜不倦钻研科学、勇攀高峰的恒心和毅力,从而让他们从心底里真正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去年以来,省科协联合有关部门、新闻媒体联合开启了“潮科技、悦科普”科普阅读活动。旨在通过专家引读、专家领读、专家荐书等多种形式,告诉大家为什么读、怎么读、读什么等问题。根据这一活动的总体部署,本次假期我们特地根据省图书馆全年借阅次数较多的书目、省新华书店全年销售量较大的书目,邀请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期从事科技史、科技哲学研究的专家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11本科普书目,写上推荐理由,供大家选读。当然,一些经典科普书籍,估计大家已耳熟能详,我们就没有一一列出,但并不代表不要读哦。

科普达人——“火星叔叔”郑永春,刚刚参加完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科学家给中小学老师的科学书单 ”公益活动评选,听闻我们假期开展科普阅读公益活动,欣然应允为我们写来新年寄语,告诉我们为什么读、怎么读。他的头衔除了“科普达人”之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阅读推广大使”……够大咖吧。

鞭炮声起,新年伊始。在这个寒假+春节的假期里,“科普过大年,科学过新年”大型科普活动带领我们去看过山、赶过海,还走进科技馆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科普研学“深度游”。在这举家团圆、灯火通明之际,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一起阅读“科学”。

《欢乐数学》

[美] 本·奥尔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推荐语:这是一本非常贴近生活的趣味数学书,在美国广受欢迎。作者告诉大家,不论是烤蛋糕、看球赛,还是玩桌游、买彩票,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书中有400多幅生动的插画和大量有趣的例子,读起来毫不枯燥。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孩子阅读,让他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思维看待这个世界的运行。

《物理君大冒险》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

推荐语:这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创作的趣味科普三部曲的第三部。主人公“物理君”穿越到一座悬浮在太空的岛上,他必须经过岛上的8个地点、8道关卡,才能找到回现实世界的方法。作者将居家、交通、餐桌、学校、电子产品、天气等场景中可能遇到的200多个物理学问题融入穿越故事中,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这本书兼具知识性、可读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

韩启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推荐语:《十万个为什么》一直是中国科普书籍的一张名片。最新的第六版由11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担任编委,20多位中国一流科学家担纲分卷主编和副主编,7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编写。全书有18个分册,以全新的样式向读者展示全新的体系、全新的问题、全新的内容,是中国青少年百科知识科普的权威图书。

《天有可测风云》

王会军,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

推荐语:本书是“院士解锁中国科技”系列丛书之一,由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主笔,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作者通过问题的形式导入,用生动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展开,不仅介绍了许多气象学知识,而且展示了我国在气象方面的科技成就,还讲述了多位我国优秀气象学家的故事。

《邓稼先传》

许鹿希、邓志典、邓志平、邓昱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推荐语:“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本书由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和子女邓志屏、邓志典,以及好友邓昱友共同撰写,生动地描绘了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以身许国的一生。书中许多翔实的情境描写,令读者沉浸其中,极具感染力。

《田野里的自然历史课》 (共5册)

米莱童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推荐语:这是一套向青少年介绍中华农耕文明的科普绘本,袁隆平院士为本书作序。全套书分为5册,分别从食材、农具、水利、桑蚕和节气五个方面展现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与智慧,将生物、农业、手工艺和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书中的绘图考实精美,语言生动有趣。书末还附有“手工”栏目,引导读者动手实践。

《那些动物教我的事: 一位自然观察者的博物学札记》

张瑜,商务印书馆,2023

推荐语:本书是一位资深自然观察者记述自己30年积累的博物学札记,也是一本精彩的动物类科普读物。作者用轻松平实的语言,以自己与多种动物相识相知的故事为线索,通过文字和照片刻画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场景,并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内容引人入胜。

《给孩子讲大数据》

涂子沛,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推荐语:这是一本向7岁以上的孩子讲述大数据的科普著作,作者涂子沛是长期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工作的信息管理专家,也是阿里巴巴的副总裁。作者从远古的刻痕计数到近代解码行星运动,又到19世纪揭示霍乱传播途径,再到科技“保姆”背后的数据服务,逐步给孩子剖析大数据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考证准确翔实,故事生动有趣,插画活泼诙谐,为孩子轻松打开大数据之门。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主创团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推荐语:本书是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配套的引导性阅读笔记,单独来看,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编者以400页精编中国植物探索故事、400幅高清大图和40部珍贵短视频相结合的信息交互方式,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30多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植物。本书首先介绍这些中国植物如何被世界发现,然后着重叙述中国植物如何在世界扎根、生长的历史,进而探讨人类与植物的关系,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景,精彩地展现了中国植物及其所承载的中国文化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了世界。

《向太空进发:北斗导航系列绘本》

江旭东、张浩冉、刘杨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推荐语:这套北斗导航系列绘本是由从事北斗导航系统相关研究与应用工作的专业人员创作的,共包含三册,从北斗系统的建设历程、设计研制和应用推广三个方面,介绍北斗系统的科学知识,展现中国科技人员砥砺前行、自主创新的奋斗历程。作者将每个场景中涉及的科学知识,通过简洁有趣的话语表述出来,文字和漫画、图片结合得很好。中国青少年如果想了解北斗导航,这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内容丰富的绘本非常值得一读。

《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人生·百年”项目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

推荐语:本书精选各学科领域中有代表性的40位中国院士,用准确平实、生动活泼的语言向中小学生讲述这些院士的故事。故事内容既包括院士的科研经历,也有成长中的趣事。叙述方式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有较好的可读性。这是一本市场上不多见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院士故事书。

科普阅读:

为什么读?怎么读?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读书显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读书的时候,你坐在书桌前、沙发上,身体不再处于运动状态。但心灵是宁静的,大脑是专注的,工作是高效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读完书后,并不会觉得虚度光阴,而是觉得特别充实。

在我们推行的全民阅读行动中,一直强调文史哲等社科类图书的阅读,但是我们却忽视了科普阅读,它的重要性和价值长期被低估了。

科普阅读有几个方面的益处。

首先,科普阅读可以指导工作、生活和学习。跟人工智能相比,人的优势在于创新创造能力,在于能够与其他人共情,互相满足情绪价值,通过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个体难以独立完成的工作。科普阅读能帮助我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

其次,科普阅读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你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再次深入大自然的时候,你就有了独特的眼光,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而是窥见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则。你会知道钱江潮不仅是美景,还是月球引力牵引海水起伏的结果。你会知道日食、月食、流星雨、天气等都是天地日月运行的规律在起作用。

最后,科普阅读,不仅能得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理性的人,看穿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并且有勇气去面对,找到一个安放我们心灵的所在。

科普阅读的方法指导很重要。我们要明确阅读的动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用的图书。要适应认知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读图画书,中年级的学生以图文书为主,而高年级以文字书为主。要通过输出提升阅读效果,科普图书中大多没有故事,阅读时要带着问题去读。

科普阅读的收获,是系统化的知识和深层次的思维。让我们从直觉感性上升到抽象理性。阅读的时候,要多圈画,把名词术语圈出来,把具有思想性的话语画出来。要通过思维导图,把不同层次的知识分门别类,理清思路。更进一步,还要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把读书成果分享出来,通过读者的反馈,促进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