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文旅IP,个个都能沉得住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打造城市IP 是我们全市人民的事

你还知道哪些城市IP,欢迎到橙友圈留言

2024-02-02

制图 高薇 李前芳 Talker说杭州的文旅IP

市两会期间,都市快报·橙柿互动“90后00后两会talk秀”栏目,聚焦打造杭州文旅IP,邀请代表委员、90后00后以及网友出谋划策。

这两天我们收到很多很好的建议意见。其中一位橙友是这样说的——

杭州是一座温文尔雅的城市,从来都是用不温不火的步伐,走出风风火火的节奏。所以我们要的不是“烟花式”的一时火爆,而是细水长流式的打磨经营、融入游客和市民生活式的长情陪伴。

还有一位橙友说——

杭州的文旅IP,个个都能沉得住气、经得起时间考验:

最大的IP是西湖,已经火了1000年;

最美的IP是宋韵,已经流转了近900年;

最绚的IP是良渚、大运河……往日繁华,今日再现。

关于杭州的文旅IP,代表委员和90后00后还点赞了哪些,一起去看看。

杭州最有韵味的文旅IP——宋韵文化

德寿宫门开,宋韵风雅来。2022年11月,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在杭城掀起宋韵文化的热潮。

眼下在杭州,触摸、感知“宋韵”的场景越来越多。穿一袭宋制汉服漫步西湖,打卡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大红墙,参观尽显江南韵味、呈现宋韵文化的杭州国家版本馆……

融合宋韵文化的活动,也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文旅市集·宋韵杭州奇妙夜暨文旅消费季”,市民和游客可以从晨起洗漱、熏香簪花,到午间樊楼饮宴、弹琴下棋,再到夜晚品茗作诗、歌舞表演,了解宋人如何支配十二时辰,体验宋人风雅一日。

“宋”福杭州年,内容涵盖非遗匠心、亲子研学、音律书香、文化展览、年俗庙会、戏曲演艺、文创市集、优惠福利等众多宋韵十足的活动,范围覆盖杭州全域,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去年参与市民和游客达3029万人次。

“杭州作为宋文化精华汇聚之地,继承、弘扬宋韵文化责无旁贷。”

亚运会是杭州的高光时刻,后亚运时代,亚运主题必将成为杭州的一个文旅大IP。市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教授王淑翠建议,杭州可以将宋韵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实现“宋韵+亚运”的碰撞,促进旅游、饮食、文创、影视节目等领域的跨界合作,打造特色宋韵产业IP。

同时,杭州要在遗迹附近建立考古遗址公园、“没有围墙的生态博物馆”等地域文化景观,让大众能直接感知、学习宋韵非遗技艺,自觉成为宋韵文化传承者。

杭州最适合联动的文旅IP——大运河

龙年行大运,千万不能错过大运河上的“龙灯福气船”。

今天起,“龙行大运·‘宋’福杭州”大运龙灯福气船正式开行。福气船悬挂鳌鱼灯,两侧装饰以巨龙,寓意“登龙门,占鳌头”。大家可以乘坐龙灯福气船打开运河古韵,感受十里银湖墅、小河直街、桥西人家等历史文化街区浓浓年味。

杭州有两座桥很出名:断桥和拱宸桥。

前者因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而闻名,后者则因悠久的历史而厚重。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拱宸桥见证了杭州倚河而兴的历史,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它脚下的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使千里之境连为一体,在漫长的时光里流淌出了两岸的热闹繁华,沉淀出最纯正的江南气韵。

如何发展运河沿线特色文旅产业,让大运河流经的地区联动起来?

杭州市政协委员李林蔚建议,统筹策划跨多城区的水上游线,依托不同城区的自然人文风貌,以“千年运河”串联起跨城区的水上旅游体验。

建议推进杭苏间水上旅游通道互联互通,适时开发和联动沿线古镇古城的水上观光、内河游轮、水岸民宿等水上旅游产品,进一步激发“千年运河”的文化消费潜力,让杭州与其他运河城市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运河文旅IP。

Talker:橙友“柴柴”

(1997年出生,在杭务工人员)

说到杭州的文旅IP,还得是西湖!

对于杭漂来说,西湖就像装在杭州的一大块“充电池”,不管是新老杭州人,都爱去西湖充充电。

春天去逛太子湾的花田,夏天骑着单车吹西湖晚风,秋天观一轮紫金港的秋月,冬天到“三天竺”赏一场初雪……不自觉地就会想起苏东坡、白居易、杨万里描写西湖的诗,整个人感觉特别轻松。

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完美结合,我已经难以割舍这座城市了。

talker:橙友“大兄弟”

(1992年出生,旅行博主)

西湖和宋韵确实是杭州的大IP,越大的IP,越要在小细节上多花心思。

比如哈尔滨出圈的不是冰雪,而是“买地瓜配勺子”“给冻梨摆盘”小而美的事情。就算是以冰雪出圈,也是因为“给游客送冰雪大钻戒”。

由此看来,要把文旅IP做进游客的心里,还是得在细节上做好。

杭州被称为“小笼包”,杭州中心里有一家杭州点心店,就给小笼包配上了“针筒”,把醋打进小笼包里,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好的宣传点。

杭州文旅IP有很多值得说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不能停留在只说自己有什么的层面了,要走进游客心里,问问他们要什么,这才是出圈的路子。

Talker:橙友“猪猪侠”

(2003年出生,在校大学生,古装爱好者)

去年,在西湖边遇上了“卖花郎”和“卖花姑娘”,真是惊艳!

中式审美永远能够打动我,也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外国朋友,他们不喜欢高楼大厦,反而更喜欢杭州有烟火气、接地气的东西。

我觉得杭州有不少这种“小而美”的文旅产品,很多还是市民朋友自发产出的。听“卖花”小姐姐说,自己看到卖荷花的老爷爷,就联想到千百年前的西湖边,曾经也有这样一个货郎。当卖货郎的形象再次走在现代都市中,激起了西湖边的浪漫一夏,恍如穿越一般,感觉非常美妙。

杭州有很多这样的好故事、好元素,都可以用起来。

Talker:橙友“TaTa”

(1999年出生,在杭务工人员)

前段时间网上各地文旅都在拼才艺,的确很热闹。可是在其中也有博流量和眼球的“杂音”。文旅真正要做到的是通过与当地相关的中国文化传播吸引大众,而不是局长们的“个人秀”,还是应该静下来,深挖地方文旅的特色,多出精品,那才是真正文化底蕴的体现。

Talker:橙友“马六甲66”

(1995年出生,在杭创业者)

看到橙柿前几天征集文旅IP的稿子,我特意去网上搜了下数据,不搜不知道,杭州文旅是在闷声不响干大事啊。

哈尔滨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杭州元旦三天,共接待游客402.74万人次。

打开来看了才明白,杭州为什么这么淡定,因为是真不慌。

我们有西湖、有良渚、有大运河……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大IP,长盛不衰;再加上宋韵文化节、“宋”福杭州年、杭州奇妙夜、德寿宫……好玩、好逛、好看。

杭州的美是细水长流的,很多人来过还想来,这就是杭州文旅的厉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