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揭晓 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阿尔茨海默病自助筛查

看看算法工程师、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 如何用AI传递爱

2024-01-30

支付宝/微信搜索“ADC记忆家”小程序 10分钟自助筛查阿尔茨海默病

志愿者协助老人做AD筛查 项目组供图

记者 姜仲迪 通讯员 陈莹国

画一个圆形时钟,记住几个简单词汇再复述出来……借助手机小程序,不到10分钟就能在线完成阿尔茨海默病的免费自助筛查,在上周五揭晓的“2023年度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中,总有有网感、有创新、有温度的公益项目带给人惊喜。

2016年,杭州市委网信办和杭州市民政局共同启动了“年度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推选活动,8年累计征集项目695个,共推选出80多个年度网络公益项目,不断向社会传播向上向善的网络公益正能量。8年来,“互联网+公益”的氛围在杭州日益浓厚,不断涌现的新思路、新手段、新办法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赋予公益项目的多样发展形态,也见证了杭州这座互联网之城的善与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程序背后的世界,看看阿尔茨海默病(AD)筛查干预公益项目中,算法工程师、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如何在线上线下共同守护老人们“正在消失的时间”。

一群有爱的工程师 默默做了一件“小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英文缩写AD),更广为人知的别名叫做“老年痴呆”。病症往往伴随着记忆功能障碍、行为失控,患病的老人将渐渐遗忘熟悉的人和物,失去感知与理解周遭环境的能力,成为“被困在时间里的人”。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为缺少特效药,目前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最有效的策略仍是早筛查、早诊断。

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默默做了一件“小事”——2021年初,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D)筛查干预公益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的工作小组在杭州成立,成员来自阿里巴巴大模型研究团队通义实验室。他们掌握着科技领域前沿的技术,也一直在业余时间关注如何用人工智能帮助更多老年人。

通义实验室产品专家胡若菲是项目的发起人,关于这项公益“怎么做”,她从一开始就有着清晰的定位:“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及文本生成等领域形成了一定技术积累后,我们决定利用自身优势,通过AI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不仅要开发一个更方便、更智能的疾病筛查工具,还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向老人及家属做科普,让他们知道阿尔茨海默病需要早筛查、早诊断。”

三年后的今天,回望项目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成果,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自查小程序,已经点亮了众多徘徊在记忆与遗忘十字路口的老人的回家之路。只要记住几个简单的词汇,画一个圆形时钟的图案,再将先前要求记忆的词汇复述出来……相较于需要20-30分钟才能完成的常规筛查手段,现在,使用手机支付宝或微信上的“ADC记忆家”小程序,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阿尔茨海默病的线上自助筛查。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项目已在杭州的小河、半山、天水等9个街道40个社区开展筛查,服务老人3万人次,“ADC记忆家”小程序更辐射到了上海、武汉等34个省份290多个城市,为超过26万人提供了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服务,识别出近2万患病高风险人群。

从线上到线下,再拓展到更多人

守住老年人“正在消失的时间”

出门散步时,遇到社工周大姐诚恳的招呼,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的居民吴阿姨出于好奇,与智能手机中的AI进行了一场奇特的交互。AI语音播报:“现在我会读几个词语,请注意听,然后记住,我读完后,请您把记住的词语告诉我。面孔、丝绸、宾馆、菊花、红色,您请说——”

历经为期一年的开发后,项目组联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杭州市拱墅区卫健局首次将AI技术运用在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线下筛查中。拱墅区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I筛查的第一站,也成了AD筛查干预公益事业的“前哨站”。

由于家中有老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参与推广AD筛查工具的志愿服务时,周大姐常回想起自己内心深处的遗憾:“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能早一点发现老人情绪不对,早一点做检测,预防、治疗起来,老人的情况可能会比现在好很多。”

怀揣着“能多帮一个人也好”的心,周大姐挨家挨户敲响社区中老年人的家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慰,耐心地引导着一个又一个老人与AI“对话”。她深知,每当点开筛查工具,指引着老人完成一次测试,或许就会有一个家庭不必陷入时间的迷宫而悲伤徘徊。

以周大姐为代表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守护老人“正在消失的时间”无私付出的同时,开发团队也在收集数据,优化改进产品。胡若菲说:“最初将筛查工具拿出来让大家使用时,愿意从第一步开始把测试全部做完的老人大概只有20%。经过正式的线下推广后,我们收获了更多数据,可以攻克语音、图像识别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改善早期存在的各项缺陷,优化工具的使用体验。”

在这之后,AI筛查的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为工具从线下成功走到线上奠定基础,更被时间证明了“值得”。2022年9月,经过沉淀与优化,阿里巴巴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合作推出“ADC记忆家”公益小程序,将AI筛查从线下人工协助转变为线上自助,胡若菲和团队“开发一个更方便、智能的筛查工具”的美好愿景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成熟迈进。项目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中,一场以工程师为“第一棒”的公益接力,迎来了形形色色不同行业的加入。

胡若菲说:“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年人甚至他们的家人都不了解这项疾病该去哪里看、要挂哪科的号,而我们可以通过推荐的方式告诉老人,距离他们最近的医院里哪位医生是神经内科的专家,从而帮助老人尽早就医。”算法工程师、医务工作者、公益团队、志愿者……看似搭不着边的几个群体,正是这样被联结到一起,在一项共同的事业牵引下擦出了奇妙的火花。

以杭州这片温暖的土地为始,一颗颗善意的种子被悄然埋下、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50名志愿医生、634名个人志愿者通过阿尔茨海默病(AD)筛查干预公益项目加入到早期筛查和干预的志愿服务队伍当中。项目不仅为大众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认知筛查方法,还持续与明星艺人、医疗专家合作开展直播、互联网科普、线下讲座等活动,科普阿尔茨海默病早防早治的内容,至今已累计宣教超220万人,让这项公益事业不断延伸开去。

2023年度 杭州最具影响力网络公益项目

1. 数字人手语翻译“小莫”项目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申报

2.《一路骑行看两山》系列视频

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申报

3. 海康威视STAR公益伙伴计划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

4. 阿尔茨海默病(AD)筛查干预公益项目

浙江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申报

5. 山凤凰女生助学计划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申报

6. 蚂蚁集团百县百品助农行动

蚂蚁集团、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申报

7.“隐翼天使”残疾人电商就业项目

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杭州市萧山区谏远公益服务中心申报

8.“浙江DOU是好风光”公益活动

杭州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申报

9.“课间小食堂”公益活动

浙江新浪传媒有限公司申报

10.“自在MCN”公益短视频传播项目

杭州市西湖区自在公益影像传播发展中心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