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强教授在浙江慧空东弘产业园开园仪式上致辞 永昌镇供图
记者 宣涛 通讯员 孙霞青
这几天,一条短视频在富阳人的朋友圈热传。视频里是网友们熟悉的面孔——刚刚退休的“网红校长”郑强。
1月14日上午,郑强来到富阳区永昌镇的浙江慧空东弘产业园,参加开园仪式,并为杭州高复新材料有限公司揭牌。他说“这是我人生新的开始!”
“我回归了自然、回归了本真、回归了专业、回归了我热爱的工作,今天我最高兴的是,我的学生们带着我要创造中国自主品牌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新材料,为中国争光、为浙江争光、为富阳争光、为永昌争光。”
退休后在国际刊物发表文章 “网红校长”回归学术圈
郑强,更为人所知的身份,应该是短视频里的“网红校长”,凭借犀利的言辞和接地气的话语,这些年来,他深受网友们的关注。
2012年,时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的郑强前往贵州,出任贵州大学校长;2017年,他离开贵大,回到浙大。
2020年4月,在即将退休的年龄,他又奔赴山西,出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他的到来,让太原理工大学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高校之一。
2023年12月22日,因年龄原因卸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后,不少人都在关心郑强“下一站”将往何处。
很少有人注意,其实郑强还是一位学术专家。1月5日,卸任行政职务不到半月,他就以浙江大学教授的身份,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水凝胶机器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翻阅郑强教授的资料,1995年他留学归国后在浙江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分子动态流变学研究学术团队。近年来,他主持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项目40余项,经费总额度3000余万元。
他还发表SCI(一般指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640余篇,SCI他引12000余次;获国家授权专利8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出版《高分子流变学》专著1部;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80亿元。
在前不久接受采访时,郑强解释了自己只是行政职务退休,仍然是浙江大学的教授,担任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流变学、多组分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
谈及短期计划,郑强教授说:“目前的计划就是按原来的计划回去当老师,未来,我还会多做一些文化普及的工作。”
专注郑强团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全世界最好的PPR管在富阳生产
当天由郑强教授揭牌的杭州高复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我们主要从事的就是郑强教授团队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主要技术就来源于浙江大学高分子研究团队。”杭州高复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崔刚说。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耐低温聚烯烃专用料、低温高抗冲聚丙烯专用料等。目前已经转化落地的项目有3个。
“比如最新型的PPR-X管材专用料,专门用在水管上,它的低温抗冲击性能是全世界最好的。普通水管在温度低于5℃,抗冲击能力就很差了;但这款材料做的PPR管在-15℃还能保持稳定。”崔刚说。
另外有用在分布式光伏配套上的防水材料,材料的寿命能达到进口材料最好水平,部分性能甚至超越;还有用在汽车上的塑料覆盖件,根据不同部位用上不同作用的材料,大大提高汽车的抗冲击能力。
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也是杭州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之一。
“目前浙江的新材料产业仍在起步阶段,希望富阳未来能围绕这一产业平台,形成新材料的产业链。”郑强教授在实地考察指导富阳科技成果转化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