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首次投资印尼,开发在印尼境内的红土镍矿。

瑞浦兰钧锂电池动力应用场景
直通浙股
记者 薛永军
12月18日,瑞浦兰钧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共发行1.16亿股,每股发售价18.30港元,募资21.23亿港元。至19日收盘,市值稳定在425亿港元左右。这是“青山系”(由温商项光达创建于温州的青山集团)第一个IPO。
作为中国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瑞浦兰钧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此次上市无疑为瑞浦兰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新能源赛道带来了新的力量。
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由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商青山集团及其他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旨在向快速增长且前景广阔的新能源行业扩展。招股书显示,于2022年以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瑞浦兰钧在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中按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计,市场份额分别达到8.8%和5.7%,排名第三和第四;在中国动力电池产品中按装机量计拥有1.7%和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十,充分证明了瑞浦兰钧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低调的温商
瑞浦兰钧背后的青山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镍”生产商,拥有全球18%的镍市场份额,是绝对的龙头;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厂商,2022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
青山集团2022年营收高达3680亿元,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238位,连续第四年上榜。
作为温州商人的典型代表,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却超乎寻常的低调。实力堪称世界第一等,但身家没进过富豪榜前300名。此次瑞浦兰钧IPO敲钟,也委托女儿完成,只在庆典仪式有露面。
然而,就是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先后拿下不锈钢和镍铁产业两个全球第一,还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建立起中国话语权。
在储能领域,青山集团2017年成立了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在光伏领域,战略投资了户用储能及光伏逆变器制造商麦田能源。从传统行业跨界新能源,项光达已手握两张“王牌”。
出海“买矿”
“筑万仞青山,炼百年不锈”。这是青山集团成立后不久,出自项光达本人的题词。
项光达,温州龙湾人,大专学历。他早年做过渔船的机修工,198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投身商海,和别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生产汽车门窗的小厂。
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项光达发现当时国内市场上的不锈钢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这让他嗅到了新的商机,于是转行进入不锈钢行业。
1992年,项光达、张积敏等股东合伙创办“浙江丰业集团”,这是温州第一家炼钢企业,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生产钢铁的民营企业之一,这一年,也是青山集团起步之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钢铁很多是国营钢铁企业包产包销,项光达的不锈钢之路起步很难,一无技术、二无人才。为了盗取“火种”,项光达和另一位合伙人张积敏隔三差五就往太原钢铁厂跑,连哄带求、软磨硬泡,终于感动了几位经验深厚的技术专家南下温州,手把手带青山建起第一条生产线。
到了世纪之交,全国掀起基建热潮,青山钢铁厂产能拉满,高炉日夜不熄。一直想做大做强的项光达“嗅觉”敏锐,跟张积敏等几位股东商量后,果断在浙江、河南上马年产50万吨的不锈钢生产项目,同时拿出上亿元利润并购其他钢铁厂。一番大开大建,青山总产能迅速突破80万吨,一跃成为中国不锈钢领域的民营龙头企业。
在不锈钢生产原料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并非铁矿,而是起到耐高温腐蚀作用的镍金属。我国虽然是钢铁大国,但不是镍大国,项光达的不锈钢产业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和锂电池企业斥巨资投资购买锂矿的逻辑一样,为解决镍不足的问题,项光达早在2009年前后就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
2008-2009年,在金融危机和金属价格暴跌中,项光达在世界最大镍矿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用重金取得4.7万公顷红土镍矿的开采权。
由于镍金属原料占到不锈钢的生产成本一半以上,凭借手里的镍矿,项光达避开了国内钢铁利润率4%的激烈竞争,从成本端打开了新局面,节约了不锈钢生产20%-30%的成本。
随后几年,项光达在印尼、印度、津巴布韦等国四处买矿,尽管买镍矿最初的动机是“守住青山钢铁”,但随着对上游资源的掌控,他一步一步逼近了“世界镍王”的位置。
打开另一扇财富大门
项光达本人也没有想到,布局镍矿,为其后来入局新能源赛道埋下了伏笔。
锂电池是目前新能源行业最火热的赛道之一。锂电池有两种——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这两种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平分秋色。
镍是“三元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主要作用在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则直接决定着电动汽车续航的长短和储能电站的容量,是锂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锂电池的“高镍化”是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锂电行业对上游镍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手握优质镍资源的青山集团,因此备受热捧,新能源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纷纷来寻求合作。
火爆的锂电产业让项光达看到了另一扇财富大门。他决定打造一个与不锈钢产业并驾齐驱的业务板块,着手布局新能源业务,以锂电池材料为切入点,逐渐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资料显示,2017年10月项光达创立了瑞浦兰钧,主营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
项光达说新能源是自己的第三次创业。项光达谈道,“我相信青山的第三次创业,与前两次一样,秉承着对社会有贡献的理念。我相信,只有整合全球最优秀的资源,就一定能做好这个行业和做出好的产品。”
目前青山集团实体业务规模颇为壮观,但在资本市场则颇为低调。尽管青山系旗下300余家子公司,但至今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一切都在2023年发生了悄然改变。今年6月底,青山集团旗下锂电公司瑞浦兰钧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12月18日,瑞浦兰钧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项光达收获了人生中第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7月,储能“黑马”麦田能源也发布消息称,公司上市辅导备案已经获证监会受理。目前麦田能源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逆变器和储能电池领域,实现了储能逆变器100万套,储能电池100万套产能。产品规模和生产能力已跻身户用储能行业全国前列。业内人士预测,如果一切顺利,资本市场或许将在2024年迎来这只储能独角兽。